【網易娛樂綜藝原創(chuàng)欄目《綜議感》,走心觀察熱門綜藝,探討人與人的情感關聯】
希望你面對生活,總愿付出熱情,有所期盼。
初次見面,請多指教。
治愈系IP“忘不了”系列第三季《忘不了農場》近日開播了,對比前兩季的聚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第三季將視角擴展到更大范圍的老年群體。
這次受邀的老人,除了患上輕度認知障礙的裝甲老兵沈祥武;
輕度認知障礙4年的退休鋼鐵工人戰(zhàn)永安;
還邀請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屬陳映眉;
曾腦梗中風,如今積極抵抗記憶力減退的肖玉萍;
和持續(xù)學習認知障礙預防知識的活力奶奶張霞玲。
從聚焦轉向了預防與減緩,試圖更全面地展現老年人生活視角。
場景也從城市的小餐廳轉移到了郊區(qū)的大農場,以農家樂的形式進行經營。
空間肉眼可見地擴容,奢華升級,除了燃燒的經費,也能看出制作組試圖從這幾十分鐘的綜藝里,延展出更多話題、情感和新故事的用心。
這次的主持人也有了新變動。
本季的主持人,依舊有發(fā)起人黃渤。
全新加入了知性媽媽佟麗婭。
和“搞笑擔當”辣目洋子。
人物與場景的全面煥新,
繼續(xù)研究探討”如何面對衰老以及其帶來的認知障礙”,
這個不斷困擾,并且也會繼續(xù)困擾我們的終極課題。
01
害怕遺忘沒有錯,但面對的時候該用什么姿態(tài)
77歲的肖玉萍最害怕遺忘。
她是五位老人里面的老二,樂觀積極的退休文員。
在養(yǎng)老院里,她是組長,每天都會帶著組員們做保健操,是組員心里的“白月光”。
她自夸能說能跳能唱,也愛追星,被問到喜歡的明星時,王嘉爾、張藝興、鹿晗、黃子韜,脫口而出,如數家珍。
在節(jié)目中,她似乎沒有憂愁,樂觀積極向上地面對著每一天。
給了在屏幕面前觀看的年輕人們美好的老年生活模板。
可是,樂觀向上的肖玉萍,也有很害怕的事。
在收到節(jié)目邀請的幾天前,她夢到了自己的老伴。
夢里,老伴問她是不是忘了自己的“死日子”(忌日)了?
她自責地流下了眼淚:“我為什么把他忘了”。
肖玉萍是獨生女,從小被父母當寶捧在手心,在結婚前連飯都不會做。
在27歲的時候,她進入了婚姻,過著平淡但溫馨的婚姻時光。
直到丈夫在50歲時突然生病倒下,坐上了輪椅。
肖玉萍的生活就變了。
家里->醫(yī)院,醫(yī)院->家里,
成了她生活唯一的路線,一走就是26年。
49年的婚姻生活,26年用來照顧癱坐輪椅的老伴。
她也曾焦急如焚地帶著老伴到處求醫(yī)。
尋求了幾年無果,失去信心的她告訴自己只能堅強,
選擇好好守著老伴,陪一天,是一天。
生活上,洗衣煮飯,修水龍頭裝電器,肖玉萍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動手,絕不麻煩別人。
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也不愿意多打擾。
“兒子兒媳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去了只會給他們增加麻煩?!?/p>
堅強得讓人心疼。
丈夫最后的那十天,兒子出差在外,
肖玉萍拉著丈夫的手,許下再碰面的承諾,獨自與他告別了。
“傷心一下就好了”,哭過之后,肖玉萍又做回了養(yǎng)老院里的開心果。
屬于她自己的生活從76歲重新開始,她還想多活幾年,看看這個世界。
“我也中風腦梗過,但是恢復堅強,還是心態(tài)要好,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p>
參加《忘不了農場》錄制,肖玉萍遇到了4位像她一樣害怕遺忘但又樂觀積極生活的“寶藏老人”。
縱然記憶、健康、活力曾被“遺忘”伏擊,但他們仍享受、熱愛生活。
老人們在簡單的工作中交朋友、做游戲,科普健康知識,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著許多人。
76歲對肖玉萍來說都不算晚,希望觀眾們,也覺得現在不算晚。
02
老人們選角遭質疑,“忘不了”系列到了需要“升級”的時刻
第一期對于肖玉萍奶奶的故事觀眾觸動很深,但對于五位老人選角上,網友卻在評論區(qū)掐起架來。
有網友在評論里吐槽:
“既然是個農場,為什么請的都是城市的老人,真正的農村老人并不是這個樣?!?/p>
在飛速發(fā)展的現在,老人們逐漸變成了“沉默”的群體,非常有表達欲望的老人相對較少。
第三季弱化了爺爺奶奶們弱勢的一面,更多地展現出活力,可以回歸社會的一面。
“從點到面”尋找新的方向,是”忘不了”系列想要延續(xù)綜藝生命周期的必經之路。
目前,《忘不了農場》播出一周,豆瓣評分還沒釋出,但66條短評中滿分居多,相信評分不低。
但也有質疑的聲音,有網友覺得這一季有點變味,脫離生活。
從目前的播放量來看,第三季第一期僅到第一、二季的十分之一。
第三季第一期截止至發(fā)稿播放不到900萬:
第一、二季第一期的播放分別為6906.2萬次、7161.9萬次:
口碑未知,播放低迷,《忘不了農場》似乎也開始要陷入慢綜藝、綜N代的衰敗輪回。
回顧“忘不了”前兩季, 每位爺爺奶奶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強標簽:認知障礙(阿爾茲海默)病人。
他們演繹的每次的重逢與回憶都讓人深有感觸。
到了第三季,節(jié)目能夠充分展現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相關議題和科普已經相當有限,不能再“冒險”吃老本,只有不再局限于疾病本身,對“忘不了”進行更多闡述。
今年,慢綜藝的代表《中餐廳》第五季高調開播,拉攏了目前最火的網紅丁真、華為二公主姚安娜、一線小生龔俊和《乘風破浪的姐姐》冠軍寧靜,陣容強大,噱頭十足。
不料在收視和口碑上卻遭遇大敗退。
“節(jié)奏太慢,沒有笑點”是當時觀眾給這個綜藝貼的標簽。
“無聊”、“脫離生活”似乎成了國內慢綜藝的通病,自帶流量的明星光環(huán)也在慢慢失效,觀眾的目光,逐漸聚焦在了某個群體或者社會現象。
節(jié)目后期負責人李暢在一個采訪中也表示:
“雖然前兩季的《忘不了餐廳》讓大眾對于阿爾茲海默癥患病群體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很多病患的家屬也在通過節(jié)目去學習更多專業(yè)知識,但節(jié)目中老人們的狀況讓人’看了就想哭’,實際上也讓一部分觀眾面對這檔節(jié)目時’知道很有意義,但不敢點開’。
節(jié)目名稱的升級帶來了諸多改變,基于更多元的選角也讓節(jié)目的觀看壁壘被打開與破除?!?/p>
03
老人們不是在跟社會較勁,是在和解
作為《忘不了農場》選中的第一批“破壁”的人,五位老人都充滿了干勁,積極地展現出自己的才能與熱情。
肖奶奶餐廳“尬聊”起“花名”,秀繞口令
三位老人爭相展示廚藝、刀工:
張奶奶廚房幫不上忙就到吧臺磨咖啡:
陳奶奶積極配合廣告
肖奶奶會因不會煮飯無法參與集體活動,在一邊旁觀稍顯失落。
老人們“掏心交底”地適應著新的環(huán)境,
整個氛圍雖然其樂融融,卻讓人感到了隱隱辛酸。
這些在你眼中也許只是綜藝,在我眼中,卻是老年人在努力融入社會,與自己和解的心。
現代社會里年老一代,沒有農場里的五位爺爺奶奶那么好的機會,可以放下一切,跟著設定好的豐富劇本體驗新生活。有的只是那日復一日的平淡,甚至落寞迷茫的瑣碎日常。
健康碼、手機支付、電子證件、賬號注冊,這些在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人)眼中的基礎性操作,在老年人群體中卻是無可奈何的問題。
“這里不收現金,要么告訴親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這兩個方式?!?/p>
曾有一個視頻刷爆網絡,工作人員的話像窗外的雨一樣冷颼颼的,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老人滿臉無助,拿著錢包,無可奈何。
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
科技化的今天確實帶來很多方便,但這樣的方便只屬于社會中的一部分人,那些不太適應數字時代的老年人,狼狽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科技把老年人逐漸“邊緣化”的同時,老年人群體的數量卻在逐年上升。年輕一代生育意愿創(chuàng)歷史新低,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現狀曾多次引發(fā)網絡熱議。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空巢老人就已經超過一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xù)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占老年人口總數的九成。
獨居的空巢老人,正在成為中國老年人的主流群體。由此引發(fā)的諸多養(yǎng)老、健康、心理、情感問題也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看似悠然自在的爺爺奶奶們,在逐漸遺忘對生活的信心與熱愛,艱難而孤獨地面對著衰老。
就像肖奶奶一樣,人生閱歷豐富的他們“太懂事”,不愿意麻煩子女,不想給周圍的人添麻煩。
只能選擇跟自己“過不去”,壓抑對新世界的好奇,對家人陪伴的精神渴望。
說著自己“老了,玩不動了”、“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了”、“與時代脫節(jié)了”,
明明渴望融入年輕人的生活,又擔心自己被嫌棄。
幸運的是,在社會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老人們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與時代接軌。
農場中的爺爺奶奶們年輕的心態(tài)讓我們看到了老年人也有著時髦的一面。反觀當下不少的年輕人所追求的佛系生活,不就是在追求有他們這樣的豁達么?
生理上可以老,但心態(tài)上,誰都可以一直年輕。
“忘不了”系列新的一季,希望這幾位老人的視角能讓依舊年輕的你靜下心來,從淺嘗輒止變?yōu)楦型硎?。他們積極、樂觀、努力擁抱生活的樣子,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
老年人可以坦然地面對變老,年輕人也可以放慢生活的腳步,打破焦慮、坦然面對壓力和種種不如意。
希望你可以早點與時間“和解”,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