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資本邦了解到,港股公司華晨汽車(華晨中國)公布公司一間全資附屬公司金杯汽控的訴訟的最新進展情況。
根據(jù)公告,此前有關哈爾濱銀行人民幣3億元訴訟審訊判決書、光大銀行人民幣4.9億元訴訟審訊判決書、中國光大銀行人民幣18.18億元訴訟審訊判決書及中國光大銀行人民幣1.56億元訴訟審訊判決書,于12月15日,按照近期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裁決,估計該集團的最高損失約為人民幣13.91億元。
公司認為,以上審訊判決書目前不會影響集團的正常業(yè)務及營運。此外,二級市場上將繼續(xù)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知。
重整路漫漫
華晨集團的破產重整之路也是道阻且長。今年12月初,本是華晨集團公布重整計劃草案的日子,卻宣布其破產重整計劃草案再次被延期。
12月3日,華晨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金杯汽車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沈陽市汽車工業(yè)資產經(jīng)營有限公司出具的《告知函》,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yè)實質合并重整計劃草案提交期限延長至2022年6月3日。
據(jù)悉,這已是華晨重整計劃第二次擱淺。今年9月3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yè)實質合并重整案的重整計劃草案提交期限延長至2021年12月3日。
針對二次延期,華晨集團內部相關人士表示,重整計劃推遲是因為疫情防控措施對重整工作產生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延期公告發(fā)布的幾天前,11月底有消息稱寶馬中國作價16.33億元收購中華品牌汽車生產相關部分資產及華晨制造有限公司股權的項目被叫停,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yè)實質性合并重整案或重新招募重整投資人。不過寶馬中國方面對此回應稱收購項目持續(xù)得到各方支持,在按計劃進行中。
時間退回今年8月底,在第二次債權人大會上,包括寶馬中國收購“中華”汽車品牌等三項議案全部通過。其中,寶馬中國將以16.33億元人民幣收購“中華”汽車品牌。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1月20日,“中華”汽車品牌生產相關部分資產合計12.33億元,與資產合計價值對比來看,寶馬中國出具的16.33億元收購價格有4億元溢價,這意味著寶馬中國花費了4億元購買整車生產資質。
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張翔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寶馬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進行產能等方面的擴張,對于華晨集團而言則有利于剝離不良資產,降低重整的復雜性,也能快速回籠資金。
負債纏身
不過,就算寶馬中國收購成功,16.33億元對于千億負債纏身的華晨集團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華晨集團2020年半年報顯示,集團總負債1328.44億元,扣除商譽和無形資產后,資產負債率為71.4%。期末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余額為326.77億元。今年8月20日,華晨集團發(fā)布公告表示,截至2021年8月19日,管理人共接受6004家債權人申報債權,申報債權總金額合計為人民幣542億元,其中管理人初步審查確認或暫緩確認的金額合計為508億元。
業(yè)內普遍認為,當下的華晨集團難以自救。金杯汽車在公告中也坦言,目前有關方尚未推出對華晨集團重整的全部計劃和方案,華晨集團能否重整成功存在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