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作者:郝科科
編輯:徐振清
風品:劉歡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王力宏代言一日游,凸顯車企對民意的敏感性。
那么理性吃瓜中,同樣熱搜的“歐拉好貓芯片”又該如何收場?
很多人眼里,長城汽車是一家“男性”標簽濃重的車企:依靠皮卡、SUV車型打天下,旗下哈弗、WEY、坦克等品牌均是“硬漢”形象。
直到2018年,硬漢長城劍指新能源領域,成立“歐拉”品牌,并圈定女性市場。依靠“她力量”和“她經濟”,主打“全球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長城汽車數(shù)據曾顯示,歐拉品牌已售車型中,超70%是女性客戶。
然就是這個“最愛女人”品牌,日前卻上演了“貍貓換太子”戲碼,不僅引起車主不滿,負面輿論甚囂塵上,甚至還被官媒點名批評。
01
芯片門維權 “信任危機”何解?
LAOCAI
12月6日,歐拉好貓“車機系統(tǒng)芯片與宣傳不符”經央視財經報道后,12月7日“歐拉汽車被曝涉嫌欺詐消費者”登上熱搜。
據報道,多位歐拉好貓車主投訴稱,該車并沒搭載品牌方宣稱的高通八核車載芯片,實際使用的是2016年生產的英特爾芯片,導致車機反應速度慢,運行卡頓,且很多主流App無法安裝使用。
“歐拉”汽車官網的車型頁面中,曾對高通芯片給出解釋,“擁有8個CPU處理核心,一個GPU圖像處理器和一個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然近期此網頁已被刪除,且企業(yè)告訴消費者“無法更換芯片”。
就此,多位車主質疑歐拉汽車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嘗試討要說法。
11月22日,品牌方回應:“目前正在銷售的歐拉好貓車型確實尚未配置高通八核芯片,在規(guī)劃中,這一配置原定是要在未來的車型上搭載?!惫俜奖硎?,將贈予車主價值7200元的權益包。
這自然讓不少車主難以接受。央視財經稱,如果企業(yè)向消費者提供的信息有誤,向消費者做出一些虛假信息造成誤導,肯定是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企業(yè)就應及時停止這種行為,及時采取措施來彌補消費者損失。
11月22日,歐拉“柔中帶剛”聲明發(fā)布后,長城汽車23日A+H股股價雙雙回落,截至12月20日,長城汽車A股報收50.6元/股;H股報收26.2港元/股,較23日收盤價累計下跌18%和25%,累計市值蒸發(fā)數(shù)百億元。
隨著事件發(fā)酵升級,12月9日,歐拉再度聲明道歉,并承諾給出滿意答復;同時在原有補償方案基礎上,增加首任車主10000元充電補償。
態(tài)度誠懇了許多,然消費者依然不認可:事關使用和切身體驗的芯片問題,長城汽車、歐拉仍避而不談。
上海歐拉車主馬先生表示,歐拉給出的最新解決方案避重就輕,一方面是補償方案缺乏誠意。更重要的是,該補償方案并未解決實際問題。
12月16日,歐拉好貓車主聯(lián)合發(fā)布維權聲明稱,長城汽車于12月9日發(fā)布的補償方案未與車主溝通,也未獲多數(shù)車主認可:
車主主要訴求是更換芯片,給予補償以及終身質保;不更換芯片則無條件退車+50%現(xiàn)金賠償,不退車補償50%車價現(xiàn)金,終身質保以及免費保養(yǎng)和8年免費流量;最后,3年內置換長城其他車輛并按發(fā)票價抵扣。
聲明之外,也有律師訴訟函:律師團隊認為,長城汽車存在虛假宣傳,消費者可據此要求長城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紛紛擾擾、是是非非中,事件遠未到終點。
何以越描越黑、如此被動?
行業(yè)分析師李晨表示,如果說在汽車業(yè)中換芯是無奈之舉,那么減配“作弊”、貨不對板,就有些超越行業(yè)紅線、消費忍耐線了。
表面看,或許只是歐拉面臨的一次危機公關,但實際上,這也是長城汽車乃至部分自主品牌品牌向上的陣痛。除了公關反思、品牌口碑修復,相應的產業(yè)鏈、供應鏈、核心技術力都需打磨提升。
“運營是長期的,品牌建設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睔W拉品牌營銷部長姚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的確,品牌打造任重道遠。相比交學費,亡羊補牢更重要。歐拉有爆款車潛質,更凸顯用戶信任的來之不易。信任一旦崩塌,又怎在激烈競爭中自處?
02
自燃、召回 銷量與問題齊增?
LAOCAI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歐拉品牌在售車型包括iQ、好貓、黑貓、白貓四款產品,產品矩陣涵蓋A級、B級,以及緊湊型SUV產品。
身處旋渦的歐拉好貓,是基于長城汽車檸檬平臺架構+咖啡智能生態(tài)打造的首款純電動車,于2020年11月上市,當前官方指導售價區(qū)間10.39-14.39萬元,續(xù)航里程包括401km和501km。
值得肯定的是,因其獨特的設計風格、精準品牌定位,自發(fā)布以來銷量持續(xù)攀升,一度叫好聲不斷。
12月7日,長城汽車發(fā)布11月產銷數(shù)據:歐拉品牌銷售16136輛,同比增長39.2%,創(chuàng)單月銷量新高;1-11月累計銷量114102輛,同比增長162.2%。僅歐拉好貓單一車型11月銷量就達8855輛,環(huán)比增長12.9%,1-11月累計銷量40246輛。今年廣州車展期間,長城汽車曾透露,歐拉還有4.9萬個新訂單等待交付。
然隨著銷量增長,品控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皳Q芯門”非歐拉首次“危機”。
今年7月,山西太原接連發(fā)生多起歐拉IQ車型充電自燃事件。據媒體報道,該車型遭到多家充電服務商“拉黑”禁止進入充電。
7月18日,歐拉品牌召回1.6萬輛IQ車型。但多位車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此“召回”實際是對“軟件”進行升級,但升級后導致電池續(xù)航縮水、充電時間延長。
企查查APP顯示,長城汽車有多條產品召回信息,其于2021年7月16日曾召回部分歐拉IQ電動汽車,共計16216輛。
召回原因為,車輛搭載的部分動力電池的一致性與BMS軟件控制策略存在匹配差異。長期連續(xù)頻繁快充后,電池性能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發(fā)生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
打開黑貓投訴,相關質量吐槽也不鮮見。
03
新舊品牌分化 149萬輛過于樂觀?
LAOCAI
視角上述到了長城汽車,也是喜憂參半。
產銷快報顯示,前11個月其總銷量111.86萬輛,同比增長16.34%。銷量額已超2020全年銷量。但11月銷量12.25萬輛,同比下滑15.65%。
歐拉之外,坦克品牌月交付量突破一萬,前11個月累計銷量達72630輛。
憑借著霸氣外觀、豐富科技配置、硬核越野硬件及超高性價比,坦克300一上市就得到追捧,提車周期一度要等好幾個月。可以預見,隨著產能釋放到位,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然相比新品的勃勃生機,傳統(tǒng)品牌有勢弱隱憂。
比如長城當年賴以起家的哈弗品牌,11月銷量69170輛,同比下降32.06%。細分看,銷量支柱H6的11月銷量為32443臺,雖依舊占據SUV銷量榜第一,環(huán)比上漲19%,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扎眼?!吧褴嚒焙我灾链耍?/p>
好在,另一車型哈弗大狗成新增長點,1-11月累計銷量87662臺,11月銷量10345臺,同比增長20.9%。
“WEY”也有拖后腿情況。其以長城創(chuàng)始人魏建軍的姓創(chuàng)立,被寄予品牌升級、高端破壁的厚望。
11月銷量6286輛,同比下滑31.09%;1-11月累計銷量48298輛,同比下滑29.46%。自2021年4月以來,WEY品牌8個月銷量一直處于下滑狀態(tài)。
顯然,一向主打性價比的長城汽車高端突破并不容易。隨著VV系列停產,咖啡家族能否依靠混動這一細分市場賺取更多認同度,還需時間驗證。
另一“起家”主力業(yè)務皮卡,前11月銷量20.79萬輛,同比微增2.27%;11月銷量2.08萬輛,同比下滑7.96%。
有媒體統(tǒng)計,長城汽車哈弗、WEY和長城皮卡三個主力品牌,2021年已有3個月同時出現(xiàn)銷量下滑,分別是8月、9月和11月。
2020年,長城汽車的股權激勵計劃為,2021年銷量不低于121萬輛。而今年5月,2021年股權激勵計劃發(fā)布,考核目標大幅提升: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149萬輛、190萬輛、280萬輛。
實際銷量計,2021年前11月長城汽車僅完成149萬輛目標的75%,121萬輛目標的92%。
新計劃是否過于樂觀?進擊進取是好事,但也要注意節(jié)奏,步子太大易扯襠。
04
月度銷量下滑 合資品牌隱憂
LAOCAI
當然,這也非一家之痛。
歲末年關,正是車企沖銷量的黃金時段。然今年較為特殊,芯片荒、疫情反復、原材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車市整體行情并不景氣,各大車企承壓明顯。從自主品牌內卷突圍,到合資品牌價格下探,市場洗牌戰(zhàn)日烈。
乘聯(lián)會數(shù)據顯示,2021年1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181.6萬輛,環(huán)比增長6%,同比下降12.7%,相較2019年11月下降6%,今年1-11月累計1804.1萬輛,同比增長6.1%。
升降之間,冷暖交織、乍暖還寒。
比如長安汽車,11月銷量同比下滑19.2%,只有8.906萬輛,廠商中僅排名第八,自主品牌中排名第四。
細分產品,轎車方面,引以為豪的“逸動”11月竟沒殺入前15名,僅9151輛,同比去年的2.11萬輛,大跌56%。
SUV領域,主力車型“長安CS75”11月取得2萬輛成績,相較于去年同期的3.27萬輛,下滑37%,也與長城哈弗H6的3.24萬輛,拉開了較大差距。
新晉網紅車,“UNI系列”增長后勁也值考量:11月銷量10506輛,同比去年10061輛略有增長,但并不“熱鬧”。
作為重要的業(yè)務構成,兩家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銷量也不給力。以4月為例,長安福特貢獻1.54萬輛銷量,同比下降24.93%;長安馬自達銷量1.13萬輛,同比下降3.90%。
更深層看也是一個趨勢考量。
2018年、2020年,我國已分別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和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也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和合資企業(yè)不超過2家的限制。
行業(yè)分析師郝瑞表示,汽車正迎來外資投資全面開放時代,合資企業(yè)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當然,也有可喜之處。
1-11月,長安汽車總產銷量208.72萬臺、212.25萬輛,比去年提高16.6%和17.72%。
據中國汽車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1-11月總體產銷為2317.2萬臺和2348.9萬輛,比去年提高3.5%和4.5%。
換言之,長安車輛總體增速遠超大盤。
不過,11月的銷量下滑,還是為年度220萬臺達標留下一些懸念。
拋開目標,自2021年8月份開始到11月份,長安汽車銷量已連續(xù)4月下滑:16.51萬輛、18.83萬輛、20.23萬輛和18.8萬輛,分別同比增長-2.52%、-8.41%、-4.87%和-14.35%。
且6月份開始主動公布自主品牌銷量數(shù)據,目前至少連續(xù)5個月在下滑。
今年前三季,長安汽車營收791.99億元,同比增長41.83%,但凈利29.92億元,同比下降14.17%。
12月18日,長安汽車發(fā)布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而就在兩天前,12月16日,公司剛剛公布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期限屆滿的公告。兩次減持中,實控人和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在一年內,合計可套現(xiàn)54.34億元。
是否有利市場信心?
05
300萬VS400萬 最較勁時刻
LAOCAI
細品2021,無論長安還是長城,喜憂交織、破立交織、危機交織。
可以肯定的是,就戰(zhàn)略層面而言,兩者仍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
“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計劃”牽引下,2021年8月,長安汽車發(fā)布了“新汽車·新生態(tài)”戰(zhàn)略。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300萬,新能源將達到35%的占比,到2030年450萬的銷量中,新能源占比將提升到60%。
董事長朱華榮豪言: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而長安汽車必定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早在2017年長安汽車就提出“香格里拉計劃”戰(zhàn)略,宣布2025年將全面停售傳統(tǒng)意義燃油車,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1000億元。屆時,長安將推出21款全新純電動汽車和1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
2018年,長安汽車定下新目標:2020年新能源車型銷量35萬輛,進入行業(yè)第一梯隊。
然理想和現(xiàn)實終有差距。2020年3.49萬的銷量僅為目標的十分之一。
新目標,能否實現(xiàn)呢?
大企轉型,知易行難,創(chuàng)新力是破局第一利器。
2018年至2021年三季度,長安汽車研發(fā)費用分別為25.43億元、31.69億元、31.54億元和20.85億元,占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為3.84%、4.49%、3.73%和2.63%,同比增長-2.8%、-0.49%、-0.48%和-3.7%。
說千道萬,不如白銀一片??渴裁崔D型、拿什么競爭、贏在未來?
不可否認,作為自主頭部車企,長安企業(yè)多年蓄力研發(fā)創(chuàng)新,已積累較強的技術實力。
然放眼“新四化”浪潮,產業(yè)變革、推新創(chuàng)新也如火如荼。業(yè)內除了高歌猛進的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一眾新勢力,傳統(tǒng)車企也加入混戰(zhàn)。比如東風推出“嵐圖”;上汽推出“智己”的同時也將“R汽車”升級為獨立新品牌,并改名“飛凡汽車”進行重點打造;廣汽有“埃安”,北汽則有“極狐”......
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華為三方也在打造“阿維塔”。然且不論三方聯(lián)合開發(fā)在進度和各種重大節(jié)點是否如期而至,即便一切順利其首款產品“阿維塔11”,也要等到明年三季度才可能量產上市,是否有些滯后?
當然,長安汽車這份目標豪氣也有實力打底。
從產品看,其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內累計銷量已達1126060輛,同比勁增26.7%。11月國內SUV銷量排行TOP5中,中國品牌占據四席,而長安汽車占據半壁江山。前11個月累計銷量排行中,長安CS75系列不僅名列前茅,還是TOP3中增幅最大的車型。
技術方面,今年3月,長安汽車率先完成了APA6.0遠程智能泊車技術全球首發(fā),成為業(yè)內首個實現(xiàn)這項高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國產車企。今年6月,又發(fā)布全域混合動力解決方案——藍鯨iDD混動系統(tǒng)。
服務方面,長安汽車明確表示將繼續(xù)深化客戶服務的“一號工程”,進一步利用數(shù)字科技打造管家服務、智能服務,實現(xiàn)全場景覆蓋,構建“買賣用修服”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
不難發(fā)現(xiàn),負重前行的長安汽車也在經歷脫胎換骨。
再看長城汽車,2020年7月,30周年慶典時,一則《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宣傳片刷屏。用“反思”代替“慶?!?,用“危機”代替“成就”,用“命懸一線”代替“前途無量”,發(fā)起一場關乎生死的思辨。
居安思危、求變謀變,讓長城汽車在2021年迎來可喜變化,坦克、歐拉等新秀品牌崛起給集團帶來多樣性、發(fā)展生機。但哈弗的下滑和WEY品牌的低迷,也意味著轉型升級路仍遠且艱。
今年6月底,長城汽車發(fā)布2025戰(zhàn)略,提出2025年,實現(xiàn)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營收超6000億元。
作為開局年,長城汽車2021年版本的股權激勵計劃還對凈利潤做了“要求”,2021年至2023年考核目標分別為68億元、82億元、115億元。
2021年前三季,長城汽車凈利潤49.45億元,同比增長91.13%。增速可圈可點,然要達標難度依然不小,上述銷量下滑更不是加分項。
負債率也在上升。2019年年末和2020年年末,長城汽車負債總額分別為586.97億元和966.7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1.90%和62.77%。截至2021年第三季末,負債總額達1077.6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4.63%。
可見,長城汽車的發(fā)展壓力,發(fā)展危機仍在。轉型、升級、破局仍處最較勁時刻。
這何嘗不是國產品牌2021年,乃至今后幾年的集體畫像。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中國品牌要想實現(xiàn)真正意義超越,只有在這三年至五年的時間里,快速放大優(yōu)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個新賽道上領跑。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只有一次。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曾言,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zhàn)。
放眼如今的合資、外資向下,自主向上,新能源勢如破竹等,自主正面御敵、短兵相接的時刻已經到來。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從此看,無論300萬還是400萬,都代表了國產頭部企業(yè)的引領決心、破局信心,應該也必須給予肯定、給予時間耐心。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烈火重生,必有涅槃洗禮。
長城汽車、長安汽車,魏建軍、朱華榮做好準備了嗎?
本文為銠財原創(chuàng)
如需轉載請留言
本賬號系新浪財經/一點資訊/
鳳凰新聞/網易財經/搜狐財經/騰訊財經/今日頭條/藍鯨財經/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報/中金在線/東方財富/雪球
等20家媒體入駐賬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