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自主車企:換條賽道,繼續(xù)抄襲

2022-03-11 10:25:46 來源:騰訊網

近些年自主車企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吉利、長安、長城、比亞迪等一線品牌不僅實現了外觀上絕對原創(chuàng),技術層面也有大幅進步。與此同時當年靠抄襲造車的車企也逐漸被市場淘汰。此情此景,本以為自主車企開始崛起,逐漸擺脫抄襲模仿的形象,但是想不到,自主車企已經摘下的抄襲的帽子,又被新能源車企帶上了。

新興車企喜歡玩模仿

近期有兩款新車型引起買車君注意,分別是凌寶Uni正式下線和東風風光MINIEV正式上市,兩個普通的車企活動,卻透露出引人深省的信息。凌寶Uni與風光MINIEV的設計與宏光MINIEV神似,自主車企重回山寨時代。

其實模仿宏光MINIEV的車型還有早早進入市場的奇瑞冰淇淋。這些車型抄襲風光MINIEV的設計,一來可以節(jié)約正向研發(fā)成本,二來能夠蹭宏光MINIEV熱度。要知道,宏光MINIEV已經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新能源車,也是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純電動車,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達到驚人的40余萬輛。凌寶Uni、風光MINIEV、奇瑞冰淇淋采用與宏光MINIEV相似的設計可以更快地獲取關注度。

目前,奇瑞冰淇淋就獲得不錯的市場成績,經常進入新能源轎車銷量榜前五名,對此,凌寶汽車和東風風光應該是眼紅的。不過,抄襲也有不少弊端,不僅會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還會影響自身品牌形象。

實際上,凌寶的抄襲行為可以理解,這是新興企業(yè),資金、研發(fā)、制造等方面的能力薄弱,發(fā)展初期只有模仿其它產品。但讓人不解的是,東風風光和奇瑞汽車都是在汽車市場征戰(zhàn)多年的車企,并且都背靠大集團,依然用抄襲的方式造車。需要一說的是,奇瑞汽車即將推出的OMODA 5車型也與長安UNI-T相似。難道自主車企的抄襲思維,真的無法根治?

實際上,除了凌寶、東風風光、奇瑞汽車三家車企抄襲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EV,包括理想汽車、游俠汽車、博郡汽車等品牌的車型也在抄襲其它知名車型。

近期理想L9內飾官圖的發(fā)布,又搶了一波熱度。而在新勢力品牌中,理想汽車確實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品牌,僅靠理想ONE一款車也能沖上頭部位置,這也證明理想ONE的產品實力比較符合國內消費者購車需求。

但可能很多人不清楚,理想ONE模仿了漢蘭達的底盤設計。早前有人拆解了2021款理想ONE,發(fā)現車輛的底盤與廣汽豐田旗下的2018款漢蘭達底盤結構雷同,前副車架、車輪支架、下擺臂、縱臂等零部件的研發(fā)設計與漢蘭達極其相似,甚至大部分零部件的尺寸也完全一致。

無獨有偶,游俠汽車和博郡汽車都是抄襲了特斯拉的設計,目前游俠汽車和博郡汽車已經被市場淘汰,但游俠X和博郡iV6抄襲特斯拉車型的故事依然在流傳。

這些抄襲事件反映出一種現象就是我國新能源車行業(yè)還處于野蠻發(fā)展階段,相關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都還不夠完善,因此車企才敢大膽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

模仿的背后是懶惰,也是無奈

現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發(fā)展態(tài)勢與當年燃油車有相似之處,發(fā)展初期迎來了爆發(fā)期,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也達到31.7萬輛,同比增長189.1%,同時銷量也同比勁增180.5%至27.2萬輛,這還是發(fā)展初期成績,如今國家依然在鼓勵新能源車發(fā)展,正如當年我國鼓勵汽車下鄉(xiāng)一樣,新能源車市場依然有很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這是多家車企快速推新車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原因。

不過與當年我國汽車市場發(fā)展初期不同,以往消費者對汽車的了解基本比較少,對車輛追求主要是大空間,高實用性,靠抄襲的劣質車型也有不少用戶買單。現在消費者已經處于消費升級階段,對車輛品質、個性化、原創(chuàng)性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對此,乘聯會公布的新能源車銷量榜也有所體現。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高銷量基本是體系力較強的品牌,以及旗下產品,比如比亞迪秦/漢/海豚、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 Y等。其它車企的新能源產品普遍銷量成績較低,今年1月新能源排名第十五的SUV月銷量是2230輛,轎車是3585輛,然而第一名的轎車和SUV月銷量都超兩萬輛,用戶向主流品牌和車型集中。

可以預見,車企在新能源車風口下,即使靠抄襲能獲得一定的市場成績,但不一定能笑到最后,若車企只是靠投機的方法來造車,搶銷量,最終結果會與眾泰和陸風等車企一樣,被市場淘汰。

對于抄襲的后果,相信很多車企也清楚,但它們也許是迫于無奈。因為新勢力車企正向研發(fā)新車,被淘汰的速度或許更快。

眾所周知,新勢力車企在發(fā)展初期要靠融資才能生存,然而資本是逐利的,如果資本看不到車企有產品出爐,遲遲沒有回報,就會停止向車企投入資金。而正向研發(fā)新車非常復雜,花費時間很長,通常來說,一款新車從立項到落地需要4-5年時間,哪怕純電動車的結構復雜度低于傳統燃油車,但所需硬件也不少,正向研發(fā)非常耗時間,再加上新勢力車企的體系能力較弱,從0開始造車所花費的時間更長。那么新興車企為了獲得更多融資,為了繼續(xù)生存,唯有用更快速度造車,這種情況下只有逆向研發(fā)才能滿足車企和資本家的需求。

估計市場上不少新能源車型都有模仿的痕跡,只是做得比較隱蔽。未來,相信抄襲在新能源車市場依然是普遍現象。對于能力較弱的新勢力車企而言,想要快速推新車只能靠逆向研發(fā)市場上已經成熟的產品。而新勢力車企想要持續(xù)保持市場競爭力,需要做的是在逆向研發(fā)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并形成自己的風格。

車企通過模仿,能有效節(jié)約造車成本,更快速推新車,從而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但是抄襲不是長久之計,想要在中國汽車市場站穩(wěn),硬核實力才是關鍵取勝之道,加大新車研發(fā)力度,掌握核心造車技術,才是車企真正的出路。

上一篇:2月MPV銷量排行榜重磅出爐,冠亞軍毫無懸念,其他車型只能爭第三

下一篇:騰勢“卷土重來”,新車MVP設計手稿曝光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