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常讀電車實驗室打卡思考新能源見聞
(相關資料圖)
往大了說,這就是一次文化輸出!
撰文:CH_陳函
國慶假期的最后一個晚上,數(shù)萬人在深夜守著一場中國車企的發(fā)布會。
在此之前,這樣的事件從未發(fā)生過。
這些年我們熬夜看過奧運會、看過世界杯、看過蘋果發(fā)布會,但是卻從未如此期待一場在海外舉辦的汽車發(fā)布會。
直至今天凌晨,蔚來在德國柏林舉辦了NIO Berlin 2022活動,正式宣布開始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提供服務。
騰訊視頻號顯示,有9萬人看了這場直播或回放。在蔚來APP內(nèi),一個半小時的直播過程中,中國車主們的評論彈幕從未間斷。
而YouTube直播頁面顯示,最高同時在線人數(shù)約為1500人,實時聊天區(qū)里蔚來的粉絲和投資者的討論熱火朝天。國外“蔚來吹”們對蔚來的吹捧可一點都不遜色于國內(nèi)。
不過,一片祥和的氣氛在售價和銷售政策公布之后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取而代之的是震驚、困惑和更加熱烈的、對于銷售政策的討論。
“只租不賣”!一向積極探索全新商業(yè)模式的蔚來,在歐洲又開發(fā)了一套全新的銷售模式——(整車)訂閱模式,不僅讓中國用戶大開眼界,而且也震撼了歐洲的消費者。
01
“只租不賣”,價格可不便宜
為了搞清楚蔚來在歐洲的銷售政策,可費了我不少勁。
一方面是因為語言的障礙,這次進入的歐洲四國,德國、丹麥、瑞典、荷蘭,各有各的語言和文字,官網(wǎng)上寫的都不是英語。
另一方面是這套全新的銷售政策確實復雜,里面包含了車輛使用、保險、服務等各個方面的條款。
我們先從最容易理解的售價開始。
此前曾有不明真相或亂帶節(jié)奏的自媒體說蔚來在歐洲賣得比國內(nèi)便宜,其實說的是在電動車完全免稅(連增值稅都免了)的挪威,蔚來的市場售價確實比國內(nèi)更低,但是這完全是稅收的差異,對于蔚來來說,到手的錢是基本一樣的。
這次在新增的歐洲四國市場,就不會再有這個問題,因為這幾個國家并不完全免稅,而且租用的價格看起來永遠都會比買斷價格更貴。
以德國市場為例,國內(nèi)售價45.8萬元起的蔚來ET7:
- 長期訂閱價格為1,199歐元/月起,折合人民幣8,308元/月,也就是約10萬元/年??蛇x擇12-60個月的固定租用期限,租用時間越長越便宜。
- 靈活訂閱價格為1,549歐元/月起,折合人民幣10,734元/月。提前14天可以取消下個月的訂閱,可隨時更換其他車型。租用價格按月遞減,但整體比長期訂閱更貴。
- 每個月有1,250km的免費使用里程,超出部分按0.3歐元/km收取。
- 隨著車齡的增加,同一臺車的訂閱價格將逐步下調(diào)。
換句話說,即使按最低的訂閱價格計算,在德國租5年蔚來ET7的錢也足以在國內(nèi)買一臺全新的ET7。
這種模式不僅對于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而且部分歐洲用戶也認為價格偏高。
不過,蔚來在歐洲開展的業(yè)務可遠遠不止租車這么簡單。在定價的背后,隱藏著蔚來的全套服務體系,包括維保服務、補能服務、用戶社區(qū)服務等等。
與傳統(tǒng)的租車業(yè)務不同,蔚來的訂閱模式提供的服務可多太多了。
訂閱價格中不僅包含了保險費用(500歐元以內(nèi))、保養(yǎng)費用、冬季胎費用,而且包含了維保代步車、免費換電、11kW家充樁、加入用戶社區(qū)、免費使用牛屋(NIO House)、積分激勵等權(quán)益。
12月31日之前下訂,還額外提供維保免費上門取送車和小剮蹭免費維修服務(維修金額在保險限額以內(nèi))。
用戶可以通過蔚來官網(wǎng)或海外版APP進行訂閱,可以自行挑選喜歡的顏色和配置,定價公開,流程透明,選擇靈活。
綜合服務內(nèi)容來看,假如想長期持有,蔚來在歐洲四國的定價依然偏貴,畢竟能把錢實實在在省回來的就只有500歐元的保險費用和免費換電省下的電費。
但是,這個價格也不至于完全無法接受,至少對于想要嘗鮮的人和只想短期體驗的人來說,入門的門檻是更低了。
而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假如國際旅游重新放開,去歐洲旅游短租一臺蔚來,價格也不算貴。
02
用200臺車,打出2000臺車的效果?
為什么“只租不賣”?
這是昨晚國內(nèi)外圍觀群眾問得最多的問題。
截止至發(fā)稿,蔚來官方對此仍未有回應。關于本次發(fā)布會的媒體溝通會將在今天下午4點舉行,想了解更多官方消息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后續(xù)的推文。
在此之前,以我們對蔚來的熟悉程度,其實也可以分析出七七八八了。
首先,肯定是產(chǎn)能的問題。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蔚來的產(chǎn)能供應國內(nèi)市場都有點吃力,特別是預定爆款的蔚來ET5,至少到明年6月之前國內(nèi)市場的需求都是完全飽和的。
從歐洲市場的交車時間我們也不難看出,蔚來現(xiàn)階段根本無法在歐洲大量交車。蔚來ET7 10月16日在德國和荷蘭開啟交付,11月15日在瑞典和丹麥開啟交付。而蔚來EL7(即ES7,因為與奧迪S7的命名糾紛而改名)和蔚來ET5分別要在2023年1月和2023年3月才能交付。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租不賣”或許是一個更加合適的選擇。
假設只有200臺車,最多只能賣給200位用戶,而卻完全可以租給2000個人體驗。
對于現(xiàn)階段的蔚來來說,在歐洲的首要任務不是賣多少輛車,而是讓多少人認識蔚來。提高全球影響力,并驗證直營全體系在海外的落地情況,才是蔚來目前在海外市場的工作重點。
其次,就是電池產(chǎn)權(quán)問題。
因為歐洲各個國家的法律制度各不相同,讓原本屬于用戶的電池通過換電,在歐洲各國的換電站之間流轉(zhuǎn)起來,是有法律風險的。
所以此前在挪威銷售的蔚來車型只有選擇BaaS電池租用服務才能換電,一次性整車買斷的用戶將永遠無法使用換電站。
可能是這次進入的4個國家對電動車車電分離模式法律支持的空缺,或是為了統(tǒng)一銷售政策,又或是為了增加換電站的利用率,所以在新增的市場中蔚來并未復制挪威的銷售模式。
個人猜測第三個原因,為了增加換電站利用率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只有讓服務和設施都用起來,才能讓問題更充分地暴露,畢竟國內(nèi)市場積累的經(jīng)驗在歐洲不一定適用。
在起步階段,在車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讓用戶主動地去換電“薅羊毛”,對蔚來反而是更有好處的。
最后,是競爭力層面的因素。
在蔚來APP中,用戶strei問到:“汽車訂閱商業(yè)模式是主動創(chuàng)新還是被動?”
李斌的回復是:“化被動為主動?!?/strong>
這個回復精辟入里。
蔚來出海,阻力肯定是一重接著一重的,品牌認知度低的被動,銷售服務不完善的被動,產(chǎn)能不足的被動,換電模式和電池產(chǎn)權(quán)沖突的被動,都被訂閱模式的主動出擊化解或緩解了。
假如直接銷售,蔚來相當于砍掉了換電這一核心競爭力,車型競爭力和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假如復用BaaS電池租用模式,相當于還是要花二三十萬人民幣才能擁有一臺蔚來,而且后續(xù)還要持續(xù)支付電池租金。
在對蔚來非常陌生而且地域保護觀念較重的歐洲市場,蔚來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距離特斯拉和德系豪華品牌還有不小的差距。加上使用完全直營模式,缺乏成熟的經(jīng)銷商體系和本土關系網(wǎng)絡,蔚來短期內(nèi)想要在歐洲大賣基本是不可能的。
與其與特斯拉或其他歐洲本土生產(chǎn)的電動車正面競爭,每個月收獲不上不下的銷售數(shù)據(jù),就不如打入租車市場,降低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深入體驗蔚來的產(chǎn)品和服務。
1萬塊人民幣,在歐洲大概率租不到一臺全新的奔馳EQE,但是卻能隨意挑選并享用一個月的全新的蔚來ET7。
這么想想,訂閱模式的競爭力是不是就有了呢?
03
挺進歐洲,道阻且長
在看這場發(fā)布會之前,關于蔚來出海,原本我想說的更多的是其背后的意義和歷史使命。但是全新的商業(yè)模式轉(zhuǎn)移了大家的關注重點,也具備更有時效性的討論價值。
蔚來大舉挺進歐洲,不僅是蔚來的大事,也是中國汽車行業(yè)的大事。
這并不是中國車企第一次采用直營模式在海外銷售,但是絕對是中國車企第一次將國內(nèi)成熟的銷售服務體系全套搬運至海外。
在這場長達1個半小時的發(fā)布會上,蔚來為海外用戶再次詳細介紹了國內(nèi)車主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車型信息、換電站、NOMI、NIO Power、NIO House、NIO Service、NIO Pilot、NIO Life,仿佛在為歐洲的用戶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特別是當介紹到蔚來車內(nèi)可愛的“小腦袋”NOMI時,海外用戶的反應與當年國內(nèi)用戶的反應如出一轍,可愛的形象、生動的表情和智能語音能力,瞬間就俘獲了大家的心。
人性都是相通的,對于美好的事物和愉悅生活的向往,外國人和中國人并沒有什么兩樣。
蔚來所倡導的愉悅生活方式和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將是其應對殘酷市場競爭時最穩(wěn)固的軟實力。
蔚來的這次出海,與以往任何一次其他中國品牌汽車的出海都不相同。
往大了說,這就是一次文化輸出。
蔚來的產(chǎn)品、服務和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必然將改變歐洲消費者對于中國汽車的認知和態(tài)度。
2022年底,蔚來將在歐洲建成20座換電站,在2023年底建成超過120座換電站。除了已經(jīng)開業(yè)的挪威奧斯陸牛屋和柏林牛屋,歐洲后續(xù)還有8家牛屋陸續(xù)開業(yè)。
150kWh電池包在明年將引入德國,NIO Pilot輔助駕駛和NAD自動駕駛將在歐洲逐步開放,NOMI目前支持英語、德語、挪威語,后續(xù)將支持荷蘭語、丹麥語等多國語言。
把牛屋開到歐洲,把換電站建到歐洲,把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引入歐洲,把豪華電動車賣到汽車發(fā)明者的國家,是時候讓老牌汽車強國感受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內(nèi)卷的力量了。
當然,在這個“逆全球化”的時期,中國品牌汽車的出海將比以往更加困難,更別說要把前所未有的直營銷售服務體系落地歐洲。
道阻且長,正如李斌回復用戶時所說:
“謝謝大家支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一路是大家給了我們勇氣,我們繼續(xù)加電!”
希望蔚來繼續(xù)加電,也希望大家繼續(xù)支持中國汽車走出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