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xiàn)在的體量,蔚來要在2030年躋身全球前五(大于500萬輛),筆者以為蔚來面前擺著兩條路。一來,通過大規(guī)模收購擴充品牌和產(chǎn)品線,多點發(fā)力,同時拿下更多產(chǎn)能保障交付;二是,全球前五的門檻降低,第五名至多300萬輛(蔚來2021~2030間的CAGR約42%)就能有姓名。
初登歐洲四國市場的蔚來,看起來野心不小。“我們希望到2030年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制造商?!?/strong>
(資料圖片)
沒有多余定語,李斌近日在接受德國媒體heise采訪時如是說。李斌向外界傳遞了一個以八年時間為期限的小目標,不要默默無聞,要在世界舞臺中央發(fā)光發(fā)亮。
后年全面盈利
與此同時,李斌也不忘給投資人一份信心。特斯拉從成立到2020年首度實現(xiàn)全年盈利,用了16年時間。相比之下,蔚來的速度會更快。
今年前三季度,蔚來凈虧損分別是18.25億、27.45億、8.3億元。從ES8量產(chǎn)交付到現(xiàn)在的四年時間里,蔚來營收逐年增加,虧損幅度不斷收窄。
結合蔚來之前給到的預期,“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xiàn)盈虧平衡,2024年全年實現(xiàn)盈利”來看,蔚來的這個目標基本不會太偏題。
每日汽車電訊制圖
不過有意思的是,李斌對國內(nèi)媒體的回復要更顯委婉與低調(diào)。
在NIO Berlin 2022會后的采訪環(huán)節(jié)上,李斌稱,歐洲和美國市場是蔚來長期要做的方向。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最好別加上時間期限,不然壓力太大。
但他也肯定,目標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不可預測的因素有很多,如果非要加個時間限制,簡單的事情就會變復雜。
顯然,面對國外媒體時,作為一家主要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一家需要尋求境外投資人理解的公司,表述更為激進一點值得理解。
至于要怎么實現(xiàn)目標,還得靠大眾市場的需求和購買熱情。
品牌“三叉戟”
阿爾卑斯和蔚來的第三品牌,將是蔚來殺進全球前五的重要武器。
早些時候就有消息傳出,蔚來第三品牌將主打20萬元以下的純電車型,面向?qū)r格更加敏感的大眾市場。比起20萬~30萬的阿爾卑斯和更高端的蔚來品牌,消費基礎面更大的市場才是“刷量”的戰(zhàn)場。
以今年上半年來說,15萬~20萬區(qū)間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位列第一位;25萬~35萬區(qū)間銷量緊隨其后,兩個區(qū)間銷量合計占新能源總體比重超過4成。
毫無疑問,15萬~20萬元區(qū)間的新能源市場玩家眾多,發(fā)展較快,滲透率也通常高于市場整體水平。李斌也指出,“SUV的需求量很大,但同時蔚來也看到了市場對小型車的需求?!?/p>
“(阿爾卑斯)兩年內(nèi)上市”,李斌給出了其中一個答案,而另外一個新品牌,還處于市場的不斷猜測與蔚來的不予回答之間。
市場給予蔚來或者李斌“隱而不發(fā)”的窗口期,實際也不多了。從5萬元到10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各個區(qū)間幾乎都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占據(jù)。
其中,除了特斯拉這樣的領軍者,也有比亞迪這種正在謀求拓展高端化的對手。機會,已經(jīng)不像5年前蔚來初入“豪華市場”時那般確定無疑。
在第三品牌到來之前,對于蔚來“2030年搶進全球TOP5”的銷量目標,我們或許還得保留一點看法。
沖擊前五之前的考驗
有業(yè)內(nèi)人士直接指出,蔚來如今在中國市場是遇到瓶頸了,由于國內(nèi)市場的“卷”,各品牌已經(jīng)快速進入到比拼“性價比”的階段。
蔚來出海,意味著資金、人才等資源,起碼在中國國內(nèi)要進行一定比例的稀釋。
對于在國內(nèi)地位尚未完全鞏固的蔚來,是否為最佳時機,還很難做出判斷。另外,我們也需要知道,全球前五名到底意味著什么?
2021年,全球前五大汽車制造商分別是豐田、大眾、雷諾-日產(chǎn)聯(lián)盟、現(xiàn)代和Stellantis。豐田銷量最高約1050萬輛,到第五名的Stellantis是538萬輛左右。
2030年,是全球車企向電動化轉(zhuǎn)型的關鍵節(jié)點,也將是市場驗收各家車企承諾的時間。特斯拉的目標是,全球銷售新車2000萬輛。去年,特斯拉銷量93.6萬輛,預計年復合增長率是35.82%。
再看國內(nèi)造車新勢力。中汽協(xié)預測,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理想的目標是拿下2成的市場份額,并在202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概數(shù)字就是120萬輛左右。
去年,理想總交付剛過9萬輛,預計2021年到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是67.87%。而有預測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市場期內(nèi)復合增長率在36.1%,理想預期幾乎是翻了番。
而蔚來2021年的銷量為9.14萬輛,2030年擠進世界前五,意味著要做到500萬+,年復合增長率至少要達到56%,即將結束的2022年可能就難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
就銷量而言,全球前五的汽車制造商里,蔚小理究竟會占幾席?我們不知,但競爭無疑會愈加激烈。
通用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Mary Barra曾明確說過,通用會在電動汽車領域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美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福特CEO法利也說,該公司希望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汽車行業(yè)的第一名。
當然,大眾也不落后。前領導人迪斯曾多次表示,要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將占總體的一半。
“蔚小理”能否打敗這三家跨國車企,趕超技術大拿特斯拉,其概率還有待商榷,現(xiàn)在大家更關心的可能是,蔚小理是否能先在國內(nèi)市場成功PK比亞迪。
或許像李斌所言,汽車行業(yè)如同一場馬拉松,最開始的幾公里無法分出勝負,關鍵在于最后幾公里。
不過,就“世界前五”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言,完全依靠自身增長難度系數(shù)頗高,可能只有靠“前五”的門檻降低來實現(xiàn)。
當然,至于結果,終點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