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為全球車市增長的引擎,中國汽車市場是很多汽車品牌爭相追逐的風水寶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合資品牌在汽車市場中都是處于壟斷地位,壓得國產品牌基本上喘不過氣來,但這并不影響國產品牌積極向上的決心,在過去的一年里,國產品牌崛起的速度和勢頭,真的讓合資品牌刮目相看。
目前,汽車行業(yè)面臨著百年之變局,國產品牌正在進行換道超車,包括比亞迪、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理想汽車等在內的不少自主車企,都在加大搶占市場份額的力度,雖然說包括豐田、現(xiàn)代、通用別克、大眾和本田等不少合資車企,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不可小覷,但今日不同往日的苗頭也流露出來。
以往國產品牌全年累計銷量超過100萬臺的車企,只有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2022年新增加了比亞迪和奇瑞汽車,由原來的三強鼎立變成了“五強同臺”唱大戲。尤其是汽車行業(yè)中的“黑馬”比亞迪,全年180多萬臺的總銷量超過特斯拉,成為了全球新能源領域新的銷量霸主,國內市場也反超一汽大眾成為新的年度銷冠。
【資料圖】
回望過去的2022年,無論是本田、別克、斯柯達、林肯還是日產和現(xiàn)代起亞等合資品牌,基本上都露出了疲軟的苗頭,盡管各自的市場影響力不容忽視,但在比亞迪、長安汽車等國產品牌面前,明顯是處于下風口了。雖然有句話是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合資品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但市場熱度的走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合資品牌的壓力在加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去年汽車市場最大的亮點就是新能源汽車的風生水起,尤其是比亞迪旗下的秦家族、宋家族、漢家族等,可以說都是所屬細分市場中的洗牌者,再加上理想汽車、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的助力,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明顯是壓力倍增,即使是特斯拉也不得不進行連續(xù)官降,以緩解來自國產品牌的沖擊。
新能源領域,面對國產品牌瘋狂的圍追堵截,無論是豐田、本田還是別克和現(xiàn)代等合資品牌,哪一個不是壓力山大,即使是豪華品牌陣營中的凱迪拉克、林肯汽車、寶馬和奔馳等,都很難忽視國產新能源汽車施加的壓力,畢竟,曾經處于C級轎車壟斷地位的56E,在比亞迪漢強有力的沖擊中,都沒有保住C級轎車的年度銷冠。
競爭激烈的緊湊型SUV領域,穩(wěn)居銷冠多年的哈弗H6,在2022年也失去了SUV領域年度銷冠,被比亞迪宋取而代之。反觀合資競品基本上能打的車型一個也沒有,無論是RAV4混動、皓影混動還是威蘭達混動等緊湊型SUV,都沒有各自燃油車那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市場表現(xiàn)基本上都是不溫不火,與比亞迪宋家族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過去的2022年尚且如此,估計2023年的市場之爭,新能源領域合資品牌仍然不會有太多的亮點,相比國產品牌近乎瘋狂地推出新車型入市的速度,合資品牌仍然給人一種猶豫不決之感。要知道,市場競爭拼的是先入為主,機會也是稍縱即逝,如果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存在,想要反超競品真的是相當的困難。
眾所周知,即使是豐田這樣影響力較大的品牌,雖然布局新能源汽車的時間也不短了,旗下的混動車型也比較豐富,但能夠實現(xiàn)月銷過萬的一款也沒有。電動化車型更不用說了,像bZ4X前段時間也開啟了以價換量,降價幅度高達6萬元,以豐田的傲嬌來說,如果該車賣得好的話,根本就不可能降價的。
現(xiàn)代、別克、本田和福特等合資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就不用多說了,市場表現(xiàn)真的是一家不如一家。說實話,國產品牌喊了多年的彎道超車,在2022年真的是露出了苗頭,不過,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你說呢?
溫馨提示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源網絡,歸原作者所有。有趣有料有熱度,從細微變化解讀國內車市。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汽車行業(yè)比較有影響力的新媒體:車市速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