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網上發(fā)布虛假招工信息 環(huán)環(huán)相扣實施詐騙

2018-02-26 22:31:57 來源:北京晨報

近期,針對本市招工被騙警情較為高發(fā)的情況,北京警方責成機動偵查總隊牽頭,刑偵、網安總隊等業(yè)務單位,以及朝陽、海淀等分局共同成立專案組偵辦此類案件,經縝密偵查,專案組一舉打掉5個以招聘演員、演員助理、私人保姆、別墅看管員、海外勞務派遣等名義對應聘人員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80名。

典型案例

詐騙團伙成員假扮雇主 誘騙應聘者主動解約

在梳理全市詐騙警情時,專案組還發(fā)現朝陽勁松地區(qū)存在以招聘保姆等名義實施詐騙活動的情況,專案組迅速開展調查,一個以王某為首的招工詐騙團伙浮出水面。

該團伙冒用合法勞務派遣公司名稱,從2017年8月開始,先后在朝陽、豐臺等地以招工的名義多次實施詐騙。經大量調查取證,專案組掌握了該團伙的犯罪規(guī)律。

據了解,他們先在網上發(fā)布招聘私人保姆、別墅看管員或者海外勞務派遣等信息,吸引應聘者面試。若有應聘人員電話咨詢,該團伙則與應聘人員面談,由專門的業(yè)務員按照固定“話術”誘惑對方簽約。在應聘人員同意工作內容及條件后,簽訂一份加蓋“公章”的勞務合同。合同中的主要條款包括:60天內為應聘人提供高收入工作,但應聘人要提前繳納相關費用,如海外勞務派遣工作一般需“簽證費”、“服務費”等費用共2萬元左右,若應聘人主動解除合同則需承擔違約責任,公司僅退還約10%費用。在騙取應聘人信任后,該團伙安排張某假扮各類“雇主”按照固定“話術”誘騙應聘人主動與“該勞務公司”解除合同,承諾補償應聘人的違約金。應聘人找到該團伙解除合同,該團伙退還應聘人約10%的費用。此后該“雇主”便以各種理由推脫不與應聘人見面,造成應聘人財產損失。

在掌握大量犯罪證據后,2017年12月20日,專案組再次重拳出擊,在豐臺、大興區(qū)對該團伙展開統一抓捕,包括團伙頭目王某在內的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拘,后續(xù)審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網上發(fā)布虛假招工信息 環(huán)環(huán)相扣實施詐騙

日前,群眾小王報警稱,自己在“58同城網”看到某廣告公司發(fā)布招聘演員的信息,經電話聯系后被通知前去面試。小王通過面試后即簽訂了聘用合同,并繳納了“劇組保密費”幾千元,隨后被帶到房山區(qū)“宿舍”,工作人員收走了面試聘用合同,再次要求繳納“伙食費”、“住宿費”等費用。幾日后,小王發(fā)現并未被安排工作,也沒有演員的工作,感覺被騙。當他提出離職并要求公司退款時,公司以各種理由不予退款,并進行語言甚至暴力威脅。

接報后,專案組迅速開展工作。經對近期全市類似報案信息梳理比對、調查取證和線索摸排,專案組迅速掌握了活動在海淀區(qū)某酒店的以段某某等4人為組織者的詐騙團伙的活動軌跡。該團伙成員分為“網上客服人員”、“面試官”、“文員”、“宿舍管理員”等4個小團伙,分工明確,詐騙環(huán)節(jié)銜接緊密,將應聘者的錢財一步步地騙入囊中。

該團伙先由“網上客服人員”小團伙在房山區(qū)一小區(qū)內以冒用或捏造虛假廣告?zhèn)髅焦镜拿x在“中華英才網”、“58同城網”、“拉鉤網”、“智聘”等多家網站上發(fā)布虛假招聘信息,與應聘人員進行前期招工溝通,并安排面試。然后,“面試官”小團伙在海淀區(qū)某酒店房間內對應聘者進行面試,面試成功后與應聘者簽訂聘用合同,并收取所謂的“劇組保密費”、“伙食費”、“住宿費”等各類費用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成功簽約后,由“文員”收取應聘者的面試聘用合同,并再次要求應聘者繳納各類費用。只有再次繳納費用的應聘者才能“獲得工作”,隨后應聘者會被帶至房山區(qū)一出租大院入住,由“宿舍管理員”負責看管入住的應聘者,并以各種理由進一步騙取更多錢財。當應聘者發(fā)現該公司并無實際工作,提出離職并要求退款時,該團伙以各種借口不予退還或拖延退還,甚至存在對個別“反應激烈”的事主實施語言恐嚇、暴力威脅,強迫事主繳納違約金等行為。

在掌握了充分的證據之后,為防止更多群眾上當受騙,專案組決定立即進行收網行動。2017年12月11日,專案組迅速出擊,在海淀、豐臺、房山、通州等地開展統一抓捕,成功打掉以段某某、周某、賈某某、段某為首的詐騙團伙,依法刑事拘留24人。截至目前,核實被騙事主43人,涉案金額21萬余元,后續(xù)審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民警講述

與犯罪分子“較勁”到底

在偵辦了上述兩起案件的基礎上,2018年1月15日,專案組再次出擊,在朝陽、通州等地開展統一抓捕,成功打掉了另外3個分別以劉某某、白某某、錢某等人為首的以發(fā)布虛假影視招聘信息為由實施詐騙團伙,依法刑事拘留團伙成員50名。

“招工詐騙侵害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而且社會影響惡劣。我們必須將這些吸血鬼抓到。”此次案件的偵查工作主要是由老朱帶領中隊4名成員來完成的,由于五個人的身高都超過180公分,被同事起了個外號“180team”。“180team”的平均年齡只有35歲,是一個年輕的組合,但每個人都具有著豐富的辦案經驗。

為盡快偵破案件,在近兩個月的專案偵查工作中,“180team”啟動24小時工作模式,隊員們克服重重困難,全天候偵查取證,加班加點走訪調查被害事主,積極固定犯罪證據,每天進行案件切磋會商,抽絲剝繭,逐漸將案件事實一一摸清。老朱告訴記者:“我們和犯罪嫌疑人較著勁呢,必須把他們抓獲。入警時我們都宣過誓,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些被騙的老百姓,他們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謀生,卻遭到詐騙而負債累累,能為他們挽回損失,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警方提示

應聘簽約莫先繳款

春節(jié)過后,隨著外來務工人員返城高峰的到來,應聘、求職人員陸續(xù)增多,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打著“招工”的幌子騙取錢財。根據往年經驗,北京警方總結發(fā)布了8大招聘騙局,提醒找工作者一定要小心陷阱。

1 演雙簧詐騙

騙局:一些勞務中介會與騙子公司合伙詐騙,即先由中介單位以推薦工作為名收取費用,后由騙子公司假裝招聘再收取費用,最后編造各種理由拒絕應聘者上崗或中途辭退。

提示:在面試前要認真了解招聘單位的相關情況,不要把身份證等證件隨意交給招工者。

2 先交體檢費

騙局:一些中介會在網站論壇等醒目的地方張貼待遇條件相當誘人的招聘啟事。應聘者報名后,被要求交一定的報名費、體檢費、培訓費等。一般在收取費用之后,就稱應聘的職位已滿。

提示:《勞動法》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3 收費后玩失蹤

騙局:騙子打著虛假單位的幌子,以豐厚的待遇條件為誘餌進行招聘,在騙取多人繳納報名費后,攜款逃之夭夭。

提示:求職者應到正規(guī)的人才市場選擇有營業(yè)執(zhí)照的勞務中介單位,在應聘過程中要留意招聘地點是否固定。

4 網絡轉賬詐騙

騙局:騙子在網上編造各種美麗的招聘謊言,誘騙求職者將錢存入指定賬戶,方可獲得期許的職位。

提示:通過互聯網應聘的,首先應確認單位的真?zhèn)?,不要被誘人的薪水待遇所迷惑,更不要輕易匯錢。

5 “男女公關”連環(huán)騙

騙局:騙子明確告訴應聘者,職位是做“男女公關”,在收取報名費后,“工作人員”會把應聘者帶到KTV、酒吧等地“面試”。對方挑三揀四,于是騙子告訴應聘者應該“包裝一下”,借此機會進行第二輪詐騙。

提示:男女青年在遇到有高報酬、優(yōu)厚條件的工作時,應謹慎前往。

6 “監(jiān)控面試”收押金

騙局:騙子假裝要對應聘者面試,求職者如約而來,又被告知“不用面試了”,公司領導已通過監(jiān)控進行了“暗中面試”,只要繳納了押金,隔幾天就可以上班了。應聘人員繳納押金后,騙子攜款潛逃。

提示:一般單位招工有嚴格的招聘制度,對于“監(jiān)控面試”的要格外小心。

7 短信招工詐騙

騙局:騙子一般通過手機群發(fā)短信,等受騙者上鉤后進行電信詐騙。每次得手后,騙子會把手機號和銀行賬號一同注銷,也有騙子用撿來的身份證辦理賬號。

提示:正規(guī)單位一般不會通過手機短信發(fā)布招工信息。求職者對手機接收到的招工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8 幫你找關系

騙局:騙子吹噓自己“關系硬”,可幫助求職者找工作,但需一定的“疏通費”。當事主交錢后,騙子立馬逃之夭夭。

提示:找工作,不要輕信那些陌生人的“硬關系”,也不要被街頭的一些小廣告所迷惑。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張靜雅

關鍵詞: 騙局 莫先

上一篇:游客借錢?兩名女子偽裝成母女以機票錢不夠借錢詐騙

下一篇:找個媳婦為啥這么難?結婚難的背后:彩禮重、男多女少、生活流動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