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春雨
隨著北京冬奧會開幕,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熱銷成新“頂流”。作為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靈感創(chuàng)意來自吉林藝術學院研二學生姜宇帆,1998年9月出生的她,2018年9月開始“雪容融”的設計和創(chuàng)作,2019年9月最后定稿時她才21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話姜宇帆,聽她講述“雪容融”誕生背后的故事。
老家的紅燈籠,是創(chuàng)意來源
2018年,奧委會正式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同年9月21日,奧委會來到吉林藝術學院,舉行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宣講活動。
姜宇帆和老師們一起進行研究設計
雖然是產(chǎn)品設計專業(yè),但當時還在設計學院產(chǎn)品設計系產(chǎn)品設計專業(yè)讀本科三年級的姜宇帆,此前從來沒有設計過吉祥物,“宣講活動之后,我開始著手收集資料。發(fā)現(xiàn)之前的奧運會吉祥物大多是以動物為主的,我就想到了中國有代表性的動物麋鹿。麋鹿是吉祥的象征,我的第一版設計主題是麋鹿,但是老師看稿之后說僅我們學校就有很多學生設計了麋鹿元素,全國乃至全世界就更多了,于是就建議我換一個?!苯罘貞?,根據(jù)老師帶回來的一些優(yōu)秀設計稿,她發(fā)現(xiàn)“物件”也可以作為吉祥物的形象,為了和別的吉祥物區(qū)分,她就想換一種形式。
“設計靈感都是來自于自己的生活,我第二版設計稿件創(chuàng)意是中國結和餃子,其中中國結是因為初中的時候我媽媽買了一個中國結掛在我的臥室里,而餃子也代表著團圓?!苯罘貞?,老師認為物品和食品的搭配不太合適,希望她再進行新的設計。
“我的家鄉(xiāng)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是一個邊境縣城。縣城過年時的年味特別濃。每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掛起紅燈籠。我就想用燈籠作為設計。”于是,第四版設計稿在家鄉(xiāng)的溫暖回憶中誕生了,并且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設計完成后,姜宇帆的設計和其他101幅作品一起被帶去了北京,并經(jīng)過多次修改后,最終“雪容融”誕生,亮相為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
10000多張設計草圖誕生“雪容融”
回憶起這段設計時間,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吳軼博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雖然展示出的是一個“雪容融”,但這背后,是整個團隊300多個日夜,10000多張設計草圖,20多次長春到北京的往返,32套修改方案的不懈努力。
“我們專門安排了吉祥物創(chuàng)作的課程,講冬奧會吉祥物的設計,極大地實現(xiàn)跨學科合作,這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個教學理念。”吳軼博說,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鍛煉,在參賽之前,學院首先做了一個數(shù)據(jù)的梳理,把歷屆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吉祥物進行分類,比如分為動物主題、物品主題、人物主題等,都進行了分類,用來給學生做參考。老師們也幾乎放棄了自己參加征集的機會,把精力全部放在輔導學生。
吳軼博介紹,在設計之初,就將主題定為“吉祥”、“溫暖”,“雪容融”燈籠外形的發(fā)光屬性寓意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代表著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xiàn)了冬殘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