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馬上迎來新的一年的緣故,最近的內娛、韓圈都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前有宋仲基大方承認與英國素人的甜蜜愛情。
后有孫藝珍、玄彬甜蜜雙人世界變一家三口。
(相關資料圖)
正式晉升媽媽&爸爸,并在ins曬出了孩子的小腳丫。
說起來,自從孫藝珍生下寶寶后,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靜養(yǎng),許久沒有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
這次特意在產后碼了很長的幾段文字。一方面是向粉絲報個平安,一方面也是感謝一下粉絲的關心和付出。
不過,在整篇文章中不少網友發(fā)現(xiàn),產后的孫藝珍幾乎沒怎么提到玄彬。
不僅開頭用“我們夫妻”一帶而過,結尾更是疑似用刺猬暗指玄彬的不夠體貼。
一時間不少網友紛紛猜測,是不是兩人婚后婚前態(tài)度產生的變化。
夫妻之間的感情并沒有大眾所看到的那樣要好。
不過感情的事兒大概只有當事人能說得明白,咱們外人也就看個熱鬧。
大人翻了翻評論發(fā)現(xiàn),除了吃瓜的猜測外,不少女性網友的關注點都在于:明星也會在順產與剖腹產之間苦惱選擇?
確實,同學們應該都聽過順產對寶寶更好這句話吧?
甚至很多家庭劇還會以此取材,設置劇情。比如產婦難產,凄厲的喊叫聲在產室回蕩。緊接著,醫(yī)生從產房鉆出來問家屬:要保大還是保???
一片親人的注視中,門外的婆婆大喊:保小保小,不要剖!
咱就說,這種劇情里,好像產婦自己的性命都不由自己掌握。
電視劇演的這種這些是不是真的取材于生活?。?/p>
>>>
保大保小誰決定?
先說答案,這種問題的選擇,多半還是現(xiàn)代影視劇里用來騙觀眾眼淚用的。
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母體與胎兒之間其實是屬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只要孩子還沒有生出來,母體就是胎兒全部的依靠。
只要不是強行懷孕,很少存在非此即彼的二選一的場面。幾乎所有危及母親生命的情況,一定也都是危及胎兒生命的。
以相對常見的難產情況胎盤早剝?yōu)槔?/p>
胎盤早剝是胎盤提前從子宮壁剝離,導致母體供血中斷。
未出生的胎兒非常依賴胎盤的血液供應,當母體一直在大出血時,寶寶也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出現(xiàn)不可挽回的損害or缺氧甚至死亡。
而類似的,大多數分娩合并癥和并發(fā)癥以及難產的情況,治療邏輯也都差不多。
如果母親都不行了,那胎兒也都很難撐下去。
當然,“保大保小”這說法,在古代倒是蠻有可能的…畢竟古代的接生技術不成熟,也沒有剖宮產這回事兒。
如果遇到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產道過窄等情況時,產婆用手在產婦體外助推一番還是沒啥希望時。
可能就會征求“當家者”的意見,以相對蠻力的方式撐開產婦的會陰或骨盆,強行掏出胎兒。
而這個過程很容易造成產婦嚴重的軟產道撕裂、大出血等問題,一旦發(fā)生又沒有輸血、消毒縫治等手段及時干預。
so,對于古人來說,大人or小孩確實是個2選1的難題。
話說回來,以咱們目前的現(xiàn)代醫(yī)療手段,幾乎不會面臨犧牲大人保全胎兒的情況。
醫(yī)生通知的權衡風險做決定≠生死抉擇只保一個。
生產時突發(fā)狀況時有發(fā)生嘛。有些人待產時身體各項條件都還好好的,能夠自然分娩。
但臨近生產時,卻因為種種身體情況的變化需要臨時更改醫(yī)療方案。
比如,大人沒啥大事兒,還能忍忍再生,但檢測到胎兒在宮內有缺氧的表現(xiàn),不盡早生出來可能會有風險,所以醫(yī)生會建議順轉剖,出來通知家屬。
而醫(yī)生作為外人,提供的只能是「建議」而非「命令」。
有些產婦和家屬聽從,有些拒絕,也就形成了這種類似保大保小的局面。
至于電視劇里那種,老公婆婆不簽字就產婦就要一命換命的情況在正規(guī)醫(yī)院發(fā)生的概率很小。
如果產婦未授權給家屬,是不需要家屬簽字的!醫(yī)生只需要將情況、進程及時告知家屬就可以了。
同學們不需要被電視劇嚇到給醫(yī)生塞這種小紙條。
首先,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
自然人的權利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胎兒尚未出生,不是法律上的自然人,沒有民事權利能力。
也就是說,無論是法律還是現(xiàn)行醫(yī)療原則,產婦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除非是在產婦病危無法搶救的情況下,否則任何人都無權選擇保大還是保小。
如果家屬主動放棄產婦的生命,可能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而醫(yī)生將面臨重大醫(yī)療事故的追責。
當然,為母則剛,很多媽媽為了孩子寧可將放棄自己也不愿讓寶寶有一絲危險的可能。
不難看到,關于順or剖這個問題,幾乎在各大社交平臺都是引起爭議的話題。
一些寶媽們?yōu)榱藢殞殻呐屡R產高位破水兩天,忍痛也不打無痛針盡力順產。
同時也有不少的聲音強調,愛自己才能愛寶寶,剖腹產對產婦孩子都更好。
無形中,好像選擇剖腹產就是保全母體,犧牲寶寶利益。選擇順產就是為母則剛,愛子之心。
選擇哪個都仿佛成為了一種母愛檢測。
但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從不是我們自己能左右和選擇的,是需要醫(yī)生結合多方面因素去考慮的。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說,身體各項條件足夠的人,都建議順產,畢竟它是符合生物自然進化的天然選擇。
而剖腹產是一種補救措施和治療手段,是非必須的人為干預。
如果沒有剖腹產必要,比如胎兒宮內窘迫、胎位不正、宮縮乏力、產科合并癥需要盡快終止妊娠等…人體選擇的自然方式就是最適合的選擇。
>>>
順產&剖腹產的誤解
#?順產更好,順產的寶寶更聰明?
“順產時,胎兒頭部受到陰道的擠壓,大腦溝回更深,也就會更聰明?!?/p>
這個說法,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吧?但咋說呢,其實挺禁不住推敲的…
首先,有數據顯示,胎兒發(fā)育的前5個月基本就已經完成大腦神經細胞的分裂。
而大腦溝回的深淺,只是不同人群之間的橫向對比,即使是真的大腦溝回被擠得深了,那也只是“毛巾上多了個褶,鋪平了面積還是那么大”的區(qū)別。
換句話說,孩子的生理出廠設置都是發(fā)育好了才呱呱墜地的。
真正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是先天遺傳、后天教育、生育年齡等,與順產時擠的那一陣兒,沒啥關系。
#?順產會讓陰道松弛,不利于后續(xù)夫妻生活
之前大人講過,我們的盆底肌就像一個“吊床”,起到支撐盆腔器官使其保持穩(wěn)定的作用。
但隨著懷孕后胎兒的發(fā)育,寶寶越來越大,媽媽也越來越“胖”,于是原本的吊床就會被撐的松弛下墜。
陰道松弛的風險,不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的結果,而是懷孕本身所造成的。
#?剖腹產痛苦少,不會痛到生死不能
順產的疼痛,主要來自于宮縮時的疼痛,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下可以選擇通過「無痛分娩」來減輕。
而剖腹產雖然不用經歷產前宮縮疼,但剖腹產后切口的日子里,每天被護士按壓肚子,排出污血的感覺,體驗過的人回憶起來都是,嘶…
總之,到底怎么選是個專業(yè)問題,應該聽從的是專業(yè)醫(yī)生根據檢查后提出的建議。
有生育計劃的同學們不必為此太過掙扎擔憂。
當然,做母親這件事,本也不是非做不可,也不是勉強就可以做好的。知道我們該知道的,然后順從內心的選擇即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