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采用非線性敘事結構 影片《革命者》還原鮮活立體的李大釗

2021-06-29 15:57:01 來源:解放日報

電影《革命者》于6月26日至27日在全國22座城市開啟限量超前黨員主題觀影。作為首部聚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的主旋律影片,《革命者》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chuàng)作準則,力求刻畫出他作為文人的詩韻風骨,作為知己戰(zhàn)友的熱血青春,作為丈夫、父親的柔軟溫情。

采用非線性敘事結構

在前期籌備環(huán)節(jié),《革命者》劇組深入李大釗故鄉(xiāng)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采訪采風,向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反復請教,力求逼真立體地刻畫李大釗的革命形象。綜合李大釗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品格,“李大釗”一角最終敲定由演員張頌文出演。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張頌文仔細研讀李大釗過往文章,鉆研李大釗的神態(tài)舉止,力求在外部形象、動作神態(tài)、內在靈魂上還原一個鮮活立體的李大釗。

影片圍繞李大釗的主要活動軌跡,以真實歷史人物和影片虛構角色相結合的方式,立體還原了一幅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革命圖景。影片大膽采用非線性的敘事結構,以李大釗就義前的最后38小時為主線,在1912—1927年間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選取了幾個重要時刻:1919年的《北京市民宣言》、1924年的國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的“五卅”大罷工、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的英勇就義……

同時,影片還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多個主觀視角并聯(lián)的結構。影片核心聚焦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傳播者李大釗,但不局限于單一視角書寫,而是圍繞李大釗的生平延展開來,從與他有過不同交集的數(shù)位人物入手,以出身不同階層、持有不同理念、身處不同群體的多層次視角,對李大釗進行立體、鮮活、多樣、全面的解讀。

打造別具一格光影瞬間

電影《革命者》由導演管虎擔任監(jiān)制,青年導演徐展雄執(zhí)導,梁靜作為總制片人,張頌文、李易峰、佟麗婭領銜主演,彭昱暢、韓庚、李九霄、白客、秦昊、于謙等特別出演。該片美術指導霍廷霄曾三獲中國電影金雞獎、兩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攝影指導高偉喆曾擔任《我和我的祖國》(《前夜》篇)等多部影片攝影指導。剪輯指導楊紅雨曾操刀《愛情麻辣燙》《洗澡》《十七歲的單車》《白日焰火》等作品。

影片以創(chuàng)新的攝影技術和年輕態(tài)的攝影美學,打造出主旋律影片中別具一格的光影瞬間。上海深巷中,一襲長袍的李大釗追逐隨風翻飛的紙卷;在喧鬧的新世界,陳獨秀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晨光下,李大釗漫步北京街頭;田間地頭,金黃麥浪和紅旗交相輝映……這一幀幀畫卷,串聯(lián)成一幕幕連貫的故事。

在北京的放映中,電視劇《覺醒年代》的導演張永新也來到現(xiàn)場,在電影中看到許多電視劇中沒能實現(xiàn)的細節(jié)讓他感到激動。“比如劇組將李大釗宿舍里的鋼琴做了準確復刻,還有那個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0001號絞刑架。看到行刑的一幕時,作為觀眾,我的心真的是跟著痛。1927年是大釗先生生命的終結,但是大釗先生的精神不死。”

影片將于2021年7月1日在全國公映。(鐘菡)

上一篇:當一款綜藝有了“靈魂”便能條條大路通羅馬

下一篇:與年輕觀眾產生勾連 黃建新把《1921》拍出新意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