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刊總第2456期
繼《魷魚游戲》風靡全球之后,《摩加迪沙》又刷新了韓國票房紀錄。該片累計觀影人數(shù)突破350萬,這是自疫情以來近兩年的最佳票房紀錄。
圍繞在《摩加迪沙》的標簽,有“韓國年度票房冠軍”、“韓國戰(zhàn)狼”和“2021年沖奧種子選手”,這部電影究竟有何魅力,讓它擁有如此熱度。在此,我們窺知一二。
駐外大使版《戰(zhàn)狼2》,
在戰(zhàn)火與硝煙中團結
《摩加迪沙》作為一部韓國主旋律電影,在中國有個響亮的名字“韓國戰(zhàn)狼”。
作為一部劇情片,《摩加迪沙》投資了240億韓元,全程100%在摩洛哥拍攝,幕后班底均為大家熟悉的面孔。導演柳承莞代表作品有《老手》;主演之一金允石,是韓國忠武路名演員;另一位主演是國民度極高的趙寅成。
同樣是一部大制作強班底的主旋律影片,同樣涉及海外撤僑,不同之處在于《摩加迪沙》沒有超級英雄,而是講述戰(zhàn)亂背景下,兩位駐外大使攜手相助、共度難關的故事。在整部影片中,戰(zhàn)亂的恐怖和敵我分明的政治氛圍此消彼長,相互穿插。雖然沒有《戰(zhàn)狼2》那樣的硬核動作場景,但災難中的脆弱無助和點滴的人性光輝更令人尊敬。
首先,要理解《摩加迪沙》,要看整部影片的時代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美蘇兩大陣營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派兵進駐朝鮮半島南北兩部;1948年8月,朝鮮半島出現(xiàn)南北兩個政府,分別強調自己才是唯一具有合法性的一方;1949年,朝韓各自向聯(lián)合國提出加入申請。
《摩加迪沙》的事件背景是1990年,朝韓兩國加入聯(lián)合國的前夕,競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影片一開始,韓國外交大使韓信圣盯了整整三個月,好不容易預約到巴里總統(tǒng)的“檔期”,并準備了一整箱從韓國運載的禮品,前往總統(tǒng)府拜見。不料,朝鮮大使安插的混混搶劫了韓大使。韓國大使也暗度陳倉,造謠朝鮮把武器出售給了索馬里反政府軍,消息不久見報。
韓朝之間的暗流涌動被帶到臺前,為了拉攏總統(tǒng),互相給對方下絆子,但誰都沒落到好。在1991年1月,摩加迪沙街頭突然爆發(fā)了一陣混亂,索馬里內戰(zhàn)爆發(fā)。戰(zhàn)火與硝煙很快席卷摩加迪沙。相較于外交目標,活命成了擺在韓朝兩大外交使團面前最大的難題。
影片的高潮也隨即而來,摩加迪沙成為了一座毫無秩序的煉獄。想要購買機票,旅行社關門了;想要取錢,銀行和辦事處關門了;想要找門路,政府長官跑路了。唯有美金,成了硬通貨,大使館通訊網(wǎng)報廢,無處呼救,如孤島般被孤立在異國,只能“水來土掩”,自生自滅。
慶幸的是,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韓方因為有錢最終請來了六位警察在大使館中保衛(wèi)安全。相比之下,朝鮮就捉襟見肘了,沒有大量的資金,還被反叛軍打砸搶。走頭無路之下,林大使只得帶著所有人離開大使館尋找生路。在這動亂的局勢當中,朝鮮外交官團隊被叛軍堵在韓國大使館門口。是否進去避禍,這不僅是生存問題,更是殘酷的政治問題,可能被指為叛國,懦弱的向“敵人”屈服。即便放下民族大義,對方是否愿意開門迎接也是問題。
同時,同樣的難題拋回給了韓國大使。最后還是朝鮮外交人員的小孩影響了決定,因為戰(zhàn)爭面前,孩子是無辜的。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非常令人觸動,當雙方聚在韓國大使館時,面對一桌子飯,朝鮮的工作人員沒有一人敢動筷子。韓信圣看出了端倪,拿著自己的飯和林大使進行了交換,所有人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了。這一頓飯吃的難得的溫馨,他們有著相同的飲食習慣,都喜歡吃泡菜,非常默契地幫助對方夾想吃的青菜,昏暗的燈光下,默契的宛如一家人。
然而,敵我雙方的界限還在持續(xù),使館內增長到了20人,保衛(wèi)的政府軍士兵要求加錢,未能如愿便悄悄溜走。去還是留,讓敵對雙方組成了短暫的命運共同體,一起匯總資源,尋求共同避難,也正是在這樣的危險的境地下,韓國和朝鮮在戰(zhàn)火與硝煙中團結。
兼?zhèn)浼o實真實與藝術真實,
有望沖奧斯卡
據(jù)悉,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表示,在今年申請的6部作品中,柳承莞導演的《摩加迪沙》被評選為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國際長篇電影單元的韓國電影參賽作品。
作為被推送評選奧斯卡的影片,《摩加迪沙》具備了一系列奧斯卡獲獎電影的共同元素。
《摩加迪沙》簡介上有一句話“影片基于一個從未出現(xiàn)在韓國外交歷史上的真實故事改編”。
電影中的故事,皆是有原型的。主人公韓信圣的原型就是韓國外交官姜信盛。電影的最后一幕。朝韓兩方人員在飛機上匆匆作別,握手道別。但下了飛機,他們互相裝作不認識,影片在無聲且壓抑的分別中結束。
現(xiàn)實生活中,姜信盛也在采訪中表示,“我說我們在肯尼亞有住處,問他們要不要一起去,但朝鮮使館的人拒絕了。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如果他們在離開索馬里之后還繼續(xù)欠韓方的人情,回去可能會受到嚴重處分,所以我也向他們道別了?!?/p>
在近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中,“非虛構元素”的出現(xiàn)總能讓人眼前一亮,例如,2019年2月25日,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綠皮書》就在奧斯卡一舉拿下五大獎項。這部電影是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為背景,講述了白人司機托尼·立普和黑人音樂家唐·謝利在漫長的8周南部巡演中發(fā)生的故事。
對于“非虛構”事件中的無序性,電影可以在尊重歷史背景的情況下進行適當改寫。在電影《綠皮書》中,非裔美籍音樂家“唐博士”雇傭意大利裔美籍司機托尼·利普穿越美國南部腹地巡演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但為了保證敘事的效率和節(jié)奏,電影對兩人的公路旅行作了“縮放”處理。電影中兩位主人公的“公路之行”僅僅用了兩個月,而現(xiàn)實中的這次南部巡演整整持續(xù)了一年半的時間。其實,《摩加迪沙》為了增加戲劇效果,進行了“夸張”處理,電影情節(jié)中加了韓國國家安全方私下修改朝方國籍的橋段。
巧妙運用現(xiàn)實中的“細節(jié)”,可以提高人物認同感與真實感。在《摩加迪沙》戰(zhàn)爭帶來的殘酷,都是通過細節(jié)展現(xiàn)的,街上反叛軍的孩子持著槍。兩個孩子把槍對準了朝鮮大使館的人們,但并未開槍只是做出樣子,像小時候玩游戲一樣。朝鮮的小孩子反應過來了,配合地倒在地上,然后大人也配合表演。孩子開心了,舉著槍對著屋頂一通掃射。孩子或許還不懂得戰(zhàn)爭的意義,但顯然已經(jīng)明白手中這把槍能帶來怎樣的快感。社會的崩壞不是體現(xiàn)在暴力沖突和槍戰(zhàn)上,而是上升到腐蝕人心的地步。
電影中還有一處細節(jié),導演柳承莞用反向行駛的兩輛車,作為這段關系的終點。畫面彌漫著一股無可奈何的哀傷情緒。不同方向行駛的車代表著不同的立場,可是人們只能選擇被迫分離,仿佛映射了朝韓的關系。可以看出,《摩卡迪沙》作為沖奧種子選手在紀實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達到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衡狀態(tài)。
下一篇:王安憶大意了,許鞍華小氣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