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公布了沖擊新一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沖奧片”——《摩加迪沙》。
很多影迷對此給予厚望,畢竟奉俊昊的《寄生蟲》珠玉在前,而且還一口氣拿了四項大獎。
客觀來講,《摩加迪沙》也確實有一定的實力。
它是韓國2021年的票房冠軍,累計觀影人數超過360萬(疫情沖擊下,已經相當了不起)。在歷史悠久的釜日電影節(jié)上,斬獲了包括“最佳作品”在內的四項大獎,可謂票房和口碑齊飛。
影片聚焦獨屬于朝鮮半島的“南北題材”,這一題材堪稱韓國影壇硬通貨,佳作頻出。早年有《共同警備區(qū)》《太陽旗飄揚》,如今有《柏林》《特工》《鐵雨》,尺度越來越大,角度越來越刁鉆。
《摩加迪沙》把故事安排在異國他鄉(xiāng),講的是朝韓兩國外交官的對立與合作。情節(jié)跌宕起伏,頗具戲劇張力,最后當然免不了賺你一把眼淚。
好題材、壞動作但有一定的驚喜“摩加迪沙”是索馬里的首都,電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
主角是兩撥人,一撥是駐扎在摩加迪沙的韓國外交官。他們來到非洲,是為了獲得這些國家的投票。
當時正是1990年,雖然漢城奧運會剛舉辦完,但韓國依舊未獲得聯合國的認可與接納。
另一撥人,則是常駐摩加迪沙的朝鮮外交官。他們在這混跡多年,深諳生存法則。
在韓國外交官到處找機會結交索馬里權貴們時,朝鮮外交官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阻撓。
這導致雙方在索馬里也劍拔弩張,只要一見面就開始互掐。
劇情的轉折點,出現在索馬里政局崩塌之時。
1990年末,因不滿總統(tǒng)的獨裁專制,索馬里人民組成了叛軍,開始反抗政府。
這場反抗,很快就變了味兒。叛軍在首都摩加迪沙大肆破壞,殺紅了眼的暴徒,甚至開始攻占各國大使館。
韓國大使館花錢雇了軍人防守,還能勉強在戰(zhàn)亂中堅持。
但朝鮮大使館那邊,叛軍直接殺了進去。
沒辦法,朝鮮外交官員們只能攜家?guī)Э趶氖桂^逃出,輾轉著,他們來到了韓國大使館門前。救、或不救,成為了擺在韓國外交官員們面前的嚴峻問題。
劇情到了這里,《摩加迪沙》試圖探討的核心話題已經拋了出來——在危難面前,人類最樸素的情感、同胞的情感,能否戰(zhàn)勝政治層面的對立?
其實朝鮮人也好,韓國人也罷,本質上都是同胞,講同一種語言、生活在同一個半島。把他們分隔開的,是一場類似索馬里內戰(zhàn)的戰(zhàn)爭。
《摩加迪沙》用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戰(zhàn)役,給了朝韓關系另一種可能的走向,那就是打開門,接受彼此。
這種劇情處理,很溫暖,甚至有一點夢幻。
全片最感人的部分,是韓國外交官們?yōu)轲囸I的朝鮮同胞做了一頓晚餐。
晚餐其實以方便食品為主,但在朝鮮外交官們看來,這頓晚飯?zhí)S盛了。在燭光里,他們面對面坐著,互相夾菜,親密如一家人,沉默卻安心地吃下了一頓飽飯。
能夠想象,韓國觀眾在漆黑的影院看到這一幕時,或許會感動得流下熱淚。
很快韓國大使館即將失守,朝韓雙方人員一起逃亡,電影進入了以動作場面為主的階段。
這一階段略顯俗套,甚至有主角團開掛的嫌疑,劇情開始流入一眼就可望到結尾的尷尬處境中。
同樣令人尷尬的還有朝韓兩邊的外交情報人員,他們在影片中一直履行著對國家利益的捍衛(wèi)。
尤其是具教煥飾演的朝鮮情報員,導演試圖讓他的形象不要過于刻板,在最后安排了一段為救人而犧牲的戲碼。
可除此之外,他的性格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好斗——這和朝鮮方面的群像缺失也有關,除了老戲骨許峻豪出演的朝鮮大使外,他身邊的外交官都面目模糊。
如果《摩加迪沙》帶著這份尷尬收尾,那整部電影也就無甚價值。
幸好在電影的終章,出現了“神來之筆”。
影片結尾,朝韓雙方乘坐的飛機抵達安全地帶,他們準備各自回到“祖國”。
在臨別的時刻,面對媒體和接應的“自己人”,朝韓外交官必須假裝互不認識,他們在機艙內忍著淚水悄悄告別。
上一秒,他們還是一起浴火的過命兄弟。下一秒,他們就要再次因為意識形態(tài),重新對立。
那些不懂政治的朝鮮小朋友,想看一看剛剛救過自己的韓國外交官,結果被媽媽捂上了眼睛。
鏡頭里,兩輛分別載著朝韓外交官的小巴車同時啟動,卻一輛向左,一輛向右。車上的兩位大使,按捺著想要回頭的沖動,帶著麻木的痛苦漸漸遠去。
這場景讓人唏噓,也讓人思考,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何苦走向這種痛苦的境地?
競爭對手很強獲獎機會不大《摩加迪沙》的導演柳昇完,算是韓國中生代導演里的中堅力量。他的《軍艦島》《老手》,不僅在韓國創(chuàng)下票房紀錄,在內地影迷群體中也頗受歡迎。
柳昇完一向在商業(yè)片天地里游刃有余,同時兼顧一定的作者表達和主題深度。這次執(zhí)導的《摩加迪沙》,能被選送“沖奧”,很大程度上,和它的多面性有關。
影片背景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索馬里內戰(zhàn)加上朝韓外交官攜手逃亡,這些看點,外國評委容易理解,“南北題材”也一向是韓國電影中最吸引國際觀眾的類別之一。
回望2021年的韓國電影,能和《摩加迪沙》匹敵的,應該只有《茲山魚譜》。
但《茲山魚譜》扎根于韓國歷史文化深處,帶有濃厚的東亞禪宗、治學和政道的氛圍,藝術性足以超越《摩加迪沙》,可沖奧的短板也非常明顯。
放眼全球,《摩加迪沙》奪獎希望有多大呢?
助推《寄生蟲》獲獎的霓虹公司,今年力捧的電影是《鈦》。這部獲得了戛納金棕櫚的科幻電影,算是今年頗具爭議的話題之作。
同樣在戛納大放異彩的伊朗電影《一個英雄》,也是今年的沖奧熱門。
影片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已經拿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在評委團里的辨識度很高。
《一個英雄》的故事也頗具普世價值層面的思考:一個欠債者因為拾金不昧,而成為了媒體眼中的“英雄”。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今年選送的是《駕駛我的車》。
這部電影在戛納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在影迷圈子里曾引起廣泛的討論與好評。
今年網飛也沒有缺席,在最佳國際影片獎上派出意大利電影《上帝之手》。
本片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評委會大獎,其導演保羅·索倫蒂諾2014年憑借《絕美之城》,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
《上帝之手》算是保羅·索倫蒂諾的自傳式故事,有人說它是意大利版的《美國往事》,評價不可謂不高。
這么一路盤下來,《摩加迪沙》的對手都很強勁。能否突圍,還要看公關水平和評委的口味。
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國際影片)的歷史上,韓國在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才有了零到一的突破。去年韓國演員尹汝貞,憑借電影《米納里》獲得第93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成為韓國首位獲得奧斯卡演技類獎項的演員,再創(chuàng)歷史。
今年恐怕很難有亮眼成績。
幾年之內,把“最佳外語片”頒給同一個國家,歐洲的意大利、法國、瑞典、丹麥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甚至這些國家還多次出現過連續(xù)兩年都獲得該獎的“VIP級待遇”。
但這些國家都屬于“歐美文化圈”,亞洲享受過同等待遇的,目前只有日本,而且時間很久遠了(1955年《地獄門》,1956年《宮本武藏》)。
個人覺得,雖然《摩加迪沙》不算差,但今年強者林立,想要突圍比較艱難。
至截稿前,中國大陸地區(qū)的沖奧電影還未公布,但香港和臺灣的沖奧片都揭開了面紗。
香港地區(qū)選送《媽媽的神奇小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殘奧冠軍蘇樺偉和在母親幫助下一路奮斗的故事。力壓《怒火·重案》《拆彈專家2》,以2740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暫列香港2021年華語片冠軍。
臺灣地區(qū)選送《瀑布》,鐘孟宏執(zhí)導,展示疫情下的臺灣民生。
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2022年的3月27日舉行,最佳國際電影的入圍名單則在今年的12月21日公布。
距離名單公布的時間不多了,《摩加迪沙》命運幾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也祝福今年大陸地區(qū)能選出品質極佳的電影,去參加這場電影盛事。
你覺得選哪部靠譜?留言區(qū)聊聊。
往期內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chuàng)的支持~
上一篇:足不出戶,帶娃在音樂中暢游南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