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硬科幻神片編劇心中的神,彭羅斯開講啦

2021-11-06 16:47:2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盡管已經(jīng)上映快兩周,《沙丘》的討論熱度仍然只升不降。

從丹尼斯·維倫紐瓦導(dǎo)演極具個人風格化的科幻詮釋,到甜茶扛住各種角度大特寫的盛世美顏,再到奧斯卡·伊薩克拉爹出圈,《沙丘》年度寶藏大片的稱謂果然名副其實。

了解《沙丘》翻拍歷史的朋友,應(yīng)該都也了解這一科幻IP自帶的恐怖魔咒:

從南美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佐杜洛夫斯基,到公認的好萊塢鬼才大衛(wèi)·林奇,都曾在這部作品上摔過跟頭。

特別是林奇大師,新版《沙丘》爆火的同時,大家也不忘順帶挖墳他那段不愿提及的翻拍黑歷史。

林奇版《沙丘》

“沙丘”翻拍魔咒,究其根本還是在于作家弗蘭克·赫伯特原著中復(fù)雜而龐大的世界觀。

作為西方科幻鼻祖級別的系列作品,《沙丘》基于現(xiàn)實的政治學、軍事學、宗教學、生態(tài)學與未來學等等“干貨”理論背景,建立了一套想象力豐富、完整而獨立的架空世界。

在兩三個小時內(nèi)充分展現(xiàn)這個虛構(gòu)卻又具備現(xiàn)實依據(jù)的太空史詩的魅力,絕對是一項巨大而又艱難的挑戰(zhàn)。

維倫紐瓦導(dǎo)演《沙丘》的成功,無疑在科幻電影史上標記下了一個注腳。

而在科幻電影史上留下姓名的,除了史詩范十足的太空歌劇,還有許多融合了理論干貨與藝術(shù)娛樂性的硬科幻電影。

事實上,在imdb科幻類型評分榜單上,前五名中有兩部是絕對的硬科幻,而它們都是來自導(dǎo)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IMDb科幻電影排行榜TOP5

諾蘭是硬科幻的絕對簇擁,無論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還是去年大爆的《信條》,都可以被劃歸為硬科幻的行列。

觀眾常說,諾蘭的電影腦洞超大,然而為影片打開劇情腦洞的,除了編劇以外,很大部分的功勞也要歸功于幕后的科學顧問,以及故事所依附的科技理論。

沒錯,諾蘭的電影劇情雖然天馬行空想象無邊,卻仍然維系著現(xiàn)實的科學原理依據(jù)。

比如《星際穿越》中,他展現(xiàn)了黑洞的全貌,這在此前的好萊塢電影中,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神秘、炫目,現(xiàn)在看來,影片中這一名為“卡岡圖雅”的大質(zhì)量黑洞,和現(xiàn)實中的黑洞景象已經(jīng)非常接近了。

電影里有一幕,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宇航員陷入了黑洞恐怖的引力中,飛船必須擁有足夠的推力才能掙脫。于是他們決定榨取黑洞自身的能量,作為飛船推進的燃料。

這個細節(jié)背后,其實蘊藏著復(fù)雜而縝密的科學原理,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彭羅斯過程(Penrose Process)”。

這個理論講的就是,將一個物體丟入黑洞的能層(即黑洞事件視界的外層),可以從黑洞本身獲取到巨大的能量。

《星際穿越》里的安妮·海瑟薇能夠成功逃脫黑洞,真是少不了彭羅斯這一理論的功勞。

彭羅斯是誰?

他是當世最偉大的數(shù)學物理學家。在60年前通過純粹的數(shù)學計算,證明了“黑洞”這個三百多年前被提出來的猜測,真實地存在于宇宙中。憑借這一決定性的論證,他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為霍金的好友和工作伙伴,彭羅斯在科學領(lǐng)域的貢獻,遠不止于這些。他可謂活到老學到老的的典范。2010年,快80歲的彭羅斯在科研著作《宇宙的輪回》中提出了共性宇宙循環(huán)論,這一理論提出了大膽的假設(shè):

幾乎無盡遙遠的宇宙未來,從數(shù)學視角看來,和宇宙大爆炸之時完全一樣——那么也許宇宙無盡遙遠的未來,可以等效為下一次大爆炸?宇宙就是這樣無限循環(huán)的?

彭羅斯將宇宙從大爆炸創(chuàng)生到下一次大爆炸之間的生命周期稱為一個永世。他認為宇宙會從一個永世到下一個永世,不斷循環(huán)下去。

宇宙不斷循環(huán),生命也不斷地周而復(fù)始。

霍金與彭羅斯

雖然彭羅斯的理論并未被學術(shù)界完全接受,但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編劇,倒是沒少借用無限循環(huán)的概念。

從《環(huán)形使者》到《明日邊緣》,再到后來的《忌日快樂》,人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不斷循環(huán)往生,每一次都會開啟新的生命走向。好像人體這個微觀宇宙本身經(jīng)歷了一場場“大爆炸“,開啟了一次又一次的永世。

又或者人的生命本身就構(gòu)成了一個閉合的環(huán),每一步都向著那個早已預(yù)知的、特定的終點走去,充滿了宿命的味道。

《明日邊緣》

2020年,彭羅斯以89歲高齡,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座諾貝爾獎杯。有人笑言,如果諾貝爾有數(shù)學獎,彭羅斯可能早就獎杯拿到手軟了。

事實上,彭羅斯以神奇的數(shù)學能力,給予科幻界和電影界無數(shù)的腦洞和知識財富。著名的“彭羅斯三角”就是他的創(chuàng)建,后來又演變出”彭羅斯階梯“。

彭羅斯三角是不可能的物體之一,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固體,由三個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所構(gòu)成。三個長方體組合成為一個三角形,但兩長方體之間的夾角似乎又是直角。上述的性質(zhì)無法在任何一個正常三維空間的物體上實現(xiàn),這種物件只能存在于一些特定的歐氏三維流形中。

這一圖形最早在1934年由由瑞典藝術(shù)家Oscar Reutersv?rd創(chuàng)作而成,彭羅斯對這一令人眼花繚亂、帶有視覺欺騙性的圖形異常著迷,于是開始同父親一起,在科學界和大眾領(lǐng)域大力推廣。最終,這個圖形才獲名為“彭羅斯三角”。

諾蘭另一部高分科幻佳作《盜夢空間》,就可以看到由彭羅斯三角演化而來的彭羅斯階梯。

影片中的階梯一共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萊昂納多為“造夢師”艾倫佩吉講解如何造夢的時候,另一次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逃跑時陷入了彭羅斯階梯組成的死循環(huán)中。

而經(jīng)典手游《紀念碑谷》也大量利用了“彭羅斯階梯”中視覺欺騙的概念,每當玩家無路可走時,巧妙地轉(zhuǎn)動模塊就可以在視覺上構(gòu)筑出一條新的通道。

由此可見,高深難測的科學不只是遠方的星辰,它更滋潤了我們一代代的娛樂和精神生活。

種種科幻電影與娛樂神作的誕生,背后的基石,是科學家們的硬核腦洞。

來看看這幾張圖,你看到了多少偉大的、改變世界的科學文明?

永無止境的彭羅斯階梯,永恒無歇的西西弗斯。

這些截圖來自這一一支名為《洞天》的動畫短片。

晉朝的樵夫拿著砍柴斧頭,誤入桃花源深處的山洞,見倆童子在對弈引得他駐足觀看。

沒想到這棋局精妙如此,讓樵夫心馳神往之間,不小心打翻了棋局。

樵夫慌忙去撿棋,指觸霎那,風云詭譎,時空錯亂,小小的棋子竟連著萬千時空。

他目睹了數(shù)千年的文明演進,最終回過神來的時候,他見自己又置身于幽暗的山洞中,可現(xiàn)實卻已滄海桑田,斗轉(zhuǎn)星移??巢窀^的木柄早已腐爛成灰。

?

《洞天》動畫源自中國古代傳說,又宛如腦洞版《愛麗絲夢游仙境》,故事中的山洞,猶如連接不同時空的蟲洞,它連通著時空和歷史,發(fā)展與進化的奧義。

經(jīng)歷千年演進的樵夫,是走在科學與知識前沿的探索者,洞悉著宇宙萬物的“天機”。秘密,他是科學家的化身,人們從鉆木取火,到如今漫步太空,每一次的革新與進化,都是一次洞天。

而同時,樵夫也是人類整體的縮影,即便是普通人,也會在日常某個不經(jīng)意的時刻,觸碰到世界或宇宙最為深邃的本質(zhì)與奧秘。

而在那一刻,瞬間即是永恒。

短片中,樵夫帶領(lǐng)觀眾開啟了一場洞天之旅,而在現(xiàn)實中,有6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即將在11月6日開啟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為我們帶來一場堪比“科幻大片”的洞天旅程。

在WE大會舉辦的九年間,史蒂芬·霍金、基普·索恩、CAR-T免疫療法之父Carl June、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全球最頂尖的科研大師都在WE大會上,與大家分享人類科學前沿精華。

11月6日,眾多硬科幻編劇心中的大神——羅杰·彭羅斯也將來到WE大會,開啟他的中國演講。

還有同樣也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首位觀測到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

美國三院院士、研究“電子皮膚”的柔性電子材料專家John A. Rogers;

讓意念打字從科幻變成真實的腦機接口專家Krishna V. Shenoy;

實現(xiàn)10分鐘電池快充新紀錄,致力于讓人們可以坐飛行器上下班的王朝陽院士;

還有”80后”科學家,在1萬米深的海溝中養(yǎng)了一條“機器魚”的李鐵風教授。

11月6日14:00,2021騰訊科學WE大會與你一起分享洞察宇宙天機的學問,縱深邁進宇宙的真相。

關(guān)鍵詞: 羅斯 科幻 編劇

上一篇:人間香水周迅丨賞色

下一篇:《加勒比海盜》男星:德普版杰克船長應(yīng)該回歸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