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chuàng)
年關(guān)將近,十點君望眼欲穿,
終于盼來了今年最讓人期待的古裝巨制。
馬伯庸X《長安十二時辰》團隊二搭的噱頭已經(jīng)足夠聳動!
實力小生黃軒+內(nèi)娛頂流王一博+曾經(jīng)韓團愛豆宋茜,如此混搭的陣容更是讓人聞風喪膽!
果不其然,
上線當晚熱搜此起彼伏,刷爆微博。
評分高地豆瓣的廝殺更是,血雨腥風。
旁支末節(jié)暫且不論,此般聲勢浩大能否復(fù)制《長安十二時辰》的輝煌?
是騾子是馬,趕緊拉出來遛遛。
作為《長安十二時辰》的姊妹篇,《風起洛陽》的故事發(fā)生在武則天即位之初,
雖然人物和劇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但單從時間線來看《風起洛陽》算是《長安十二時辰》的前傳。
開篇便向觀眾拋出一個概念,
告密者。
武登基后朝廷動蕩,為了穩(wěn)固根基鏟除異己,大興告密之風。
據(jù)《資治通鑒·唐紀十九》記載:
武后下詔,“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使詣行在”。
而且“有功者賞,不實者不追究“,告密者完全不用對舉報內(nèi)容的真實性負責,當時吃瓜、黑料滿天飛。
一頓操作之下,許多大臣把柄都被她捏在手里,自然不敢再興風作浪。
本劇以一場街頭刺殺的大案做引子。
一對衣著襤褸的告密者父女,千里迢迢來到神都洛陽,求見工部員外郎百里弘毅(王一博 飾)。
百里家最近在主抓天堂大佛的修建工程,告密之事想必與之相關(guān),但父女剛跟二郎對上線,還沒來得及張口就被殺手送上西天了。
除了二郎外,此案還將現(xiàn)場的兩個人卷入漩渦。
內(nèi)衛(wèi)武思月(宋茜 飾)從這姓就不難看出她跟當今圣上沾親帶故。
原本是旁門左道偏門親戚,只因圣上厚愛才有了份皇室成員的貼身侍衛(wèi)+特工的差事。
事發(fā)當時她正陪尊貴郡主在鬧事逛吃逛吃,沒成想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郡主差點被兇案嚇出精神分裂,
圣人知道后勃然大怒,特命武思月查個水落石出。
最后一位就是我們風一般的迷之男主了。
高秉燭(黃軒 飾)是出身下賤的不良井人,曾任不良副使。如今明面上是大理寺的驗尸人,背地里偷偷跟蹤自己的仇家邪教春秋道成員。
事發(fā)時,他已經(jīng)跟蹤殺手良久,但最后還是沒能阻止告密者父女被殺,兇手被官府活捉后居然死于非命,更蹊蹺的是高秉燭居然成了頭號嫌疑犯。
為了自證清白,更為了挫敗春秋道的陰謀,高秉燭聯(lián)手武思月和百里弘毅,開始了查案之旅。
和《長安十二時辰》一樣,《風起洛陽》在服化道方面秉承了精益求精的超高規(guī)格。
目及之處,全是前呼后擁,海厚海厚的群演。
?
這陣仗,這質(zhì)感,完全是電影級別。
全劇搭建場景100多處,占地超過4萬平方米。
準備服裝5000多套,造型飾品5000多套,道具共超過1.5萬組。
但也可能正是因為太過繁復(fù),甚至造成道具制作團隊沒能做好溯源工作,最后還鬧出抄襲風波。
《一代宗師》里,章子怡跟梁朝偉約架之前說過那么一句:
可惜了這一屋子的精致。
沒錯,接下來我就要聊聊“可惜”了。
可惜在哪?
首先是一種強烈的“熟悉感”。
畫面質(zhì)感很《長安十二時辰》,人物設(shè)計也很《長安十二時辰》。
男主高秉燭的造型人設(shè),可以對標隔壁的張小敬——
二者一正一副都是不良人小官吏。
雷佳音為了讓這個人物活起來,給角色注入了“賤”和“痞”的人物性格。
而黃軒則突出了一個“瘋”字——
拷問敵人時,手段兇殘。
被通緝時,任性自曝。
?平心而論,黃軒的表演還是比較內(nèi)化的,他擁有基本的表情控制能力,但可能吃虧在整體氣質(zhì)上——
無論是面相還是體態(tài),“邪”與“恨”的部分還沒那么深入骨髓。
男二百里弘毅,神都人氣最高的探店網(wǎng)紅+美食博主。
對標《長安十二時辰》里的李必,都是年少多智、理性冷清的人設(shè)。
王一博的表演呢,一如既往地“沒啥表情”,但卻和他本人非常巧合地形成了某種重合——
話少,寡欲,沉迷在某種相對封閉的嗜好之中。
只不過這“美食kol”能在神都走紅,恐怕多半還是仰仗了顏粉的力量吧。
看得出來,宋茜的打戲確實花了點功夫,有舞蹈底子的藝人動作戲還是比較容易拍得好看。
但到了臺詞上,就還是出現(xiàn)問題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飾演武則天的詠梅。
跟劉嘉玲在《狄仁杰》系列中的武則天不同,詠梅的妝容和服裝都是清淡的,臺詞音調(diào)不高,情緒不高,主要靠身邊人的表現(xiàn)來襯托一種“不怒自威”——
而這里面的神態(tài)吐息,都是功夫。
既然說到《狄仁杰》,那《風起洛陽》的熟悉感就又來了。
《長安十二時辰》說的是發(fā)生在古代的反恐故事,《風起洛陽》也是。
《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說的是有關(guān)武則天巨像(塔)修建的故事,《風起洛陽》也是。
當然了,劇情還在發(fā)展階段,十點君也希望后面等著我們的是一個足夠新鮮的結(jié)局。
當年,《長安十二時辰》開局,用頂級華麗的視覺體驗驚艷四座,可是播著播著,節(jié)奏就出問題了,大批觀眾被細碎零散的敘事拖垮,同樣的問題在《海上牧云記》里也出現(xiàn)過。
而十點君在追《風起洛陽》的時候,彈幕上密密麻麻地飄過“節(jié)奏好快”,這是否意味著,擁有頂級美術(shù)的國產(chǎn)古裝巨制,節(jié)奏問題已經(jīng)被解決了?
恐怕,還沒那么樂觀。
節(jié)奏到底是啥?
不得不承認,《風起洛陽》在畫面節(jié)奏和音樂節(jié)奏上都算得上緊鑼密鼓,但這并不是敘事節(jié)奏。
而所謂敘事節(jié)奏,講究的是矛盾的出現(xiàn)、升級,以及解決的速度。
《風起洛陽》這種偏重懸疑推理的劇情,顯然更需要敘事上的“快”。
懸疑推理的關(guān)鍵在于線索的鋪陳,以及最后的反轉(zhuǎn)和收束。
在整體大方向確定好后,就要具體落實到單集的編排。
男主高秉燭登場后,編劇就開始往他身上堆懸念:
他從棺材里爬出來了,他跟蹤壞蛋了,他偽裝成仵作了,他又潛入大牢拷問兇手了,最后他居然又自首了!
說了這么多,就是不告訴我們到底是為什么。觀眾對這個人物的目標、動機、行為邏輯一頭霧水,一集都結(jié)束了還在繼續(xù)挖坑。
當你不了解這個人物時自然會影響帶入,既然根本不“認識”這個角色,也就不關(guān)心他到底在干什么。
而要知道這個動機,可能需要看完前7集——
從十點君的個人體驗上來看,這個敘事節(jié)奏,依然稱不上“快”。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作為“華夏古城宇宙”的一員大將,平臺對風起“洛陽”這個IP寄予了厚望。
甚至早早就畫出了一魚十二吃的大餅。
這個野心勃勃的項目后期能發(fā)展如何?
我們拭目以待吧。
下一篇:多少成年人在閑魚變賣傳家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