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劇領域最近一部火的古裝情景喜劇,還是2013年的《龍門鏢局》。
這之后,并不是沒有同類作品,但大眾基本記不起來,因為幾乎都撲了。
這樣的背景下,古裝情景喜劇《瓦舍江湖》吸引了一些關注。
導演綦小卉曾參與《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的拍攝工作。編劇束煥,曾參與《我愛我家》的編劇工作。
監(jiān)制是郭德綱,一眾演員也基本是德云社的成員,比如秦霄賢、孟鶴堂、曹鶴陽、李鶴東等。
開機時,名字就叫《德云瓦舍》。
情景喜劇+德云社,固然可以確?;镜摹靶保锻呱峤返男〕杀局谱?,導致它的拍攝和表演過于粗糙,跟抖音快手的搞笑視頻比,沒有優(yōu)勢。
這也是愛奇藝“小逗劇場”開播的第一部作品,但想開辟喜劇賽道,靠小打小鬧,不成出路。
歡迎進入“鳳娛指數(shù)-影劇綜榜單”小程序,搜索“瓦舍江湖”并發(fā)表你的看法。
諷刺強權有點意思
但僅此而已
某朝某代,國泰民安?;蕦m里小小皇帝(秦霄賢 飾),不愛管理天下大事,偏愛說書唱戲,卻苦于身份束縛。
一日,小皇帝發(fā)現(xiàn)一條宮中密道,悄摸溜出,誰料密道盡頭竟是一家瓦舍(古代民間藝術演出場所)。
隱姓埋名為“黃半斤”的小皇帝,成天往返穿梭于皇宮與瓦舍之間,甘愿在瓦舍當個小碎催。
他與瓦舍老板白小青(趙小棠 飾)、“過氣偶像”蘭陵(孟鶴堂 飾)、話本寫手辛抱恙(曹鶴陽 飾)、瓦舍廚師歐陽瓜棚(李鶴東 飾)等人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故事模式上看,《瓦舍江湖》是很典型的“皇帝微服私訪記”,利用皇帝的身份反差推動情節(jié)、制造笑點。
從人物關系上看,《瓦舍江湖》有點《武林外傳》的味兒,后者開客棧,《瓦舍江湖》開瓦舍。
情節(jié)銜接上,兩者都是章回體模式。《武林外傳》每一集開頭都會有該匯合的標題,對稱工整。
《瓦舍江湖》利用了德云社說相聲的優(yōu)勢,引入了“說書人”,每一回開頭說說上一回講了什么,提醒觀眾這一回很精彩別錯過。
情景喜劇就是得讓觀眾笑?!锻呱峤放_詞密度不小,說相聲的人嘴皮子溜,你來我往可以當相聲“聽”。
束煥有基本的喜劇功底,雖然不是幾句話就一個梗,雖然新梗少,“屎屁尿”多,但還是有讓人笑出來的地方。
《瓦舍江湖》對權力生態(tài)的反諷,值得一提。
比如一個天天勸誡皇帝、動不動就要“死諫”的“大清官”,私底下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
皇宮里皇帝被眾人吹捧,在瓦舍沒人把他當人看,皇帝喜歡上這種感覺,小太監(jiān)一語中的,“賤”。
蘭陵要在瓦舍挑選助理,弄了個測試,發(fā)現(xiàn)“小皇帝”最合適,因為皇帝的“奴性最強”。
沒生活經(jīng)驗的小皇帝買了三兩韭菜,沒想到夠買整整一車,讓瓦舍天天吃韭菜。原來御膳房以前一直告訴他韭菜一斤要二兩,實際上一斤才幾文錢……
高高在上的皇帝,在《瓦舍江湖》里,成為又賤、奴性最強、最沒有生活常識、被蒙蔽得最慘的人……
低等喜劇貶低弱者,《瓦舍江湖》還能戲謔強權,值得一個表揚。
問題是,除了偶爾的笑點外,《瓦舍江湖》總體制作實在太糙了。
幾乎沒什么鏡頭調度、攝影美學,反正就是把人拍進去就行了。
表演上,還達不到談技術的程度。
德云社的一眾演員扮演的角色,基本就是相聲中人設的復刻。
比如秦霄賢還是長得很精神的“傻子”。
喜歡德云社的觀眾,可以很快進入劇情。
不喜歡相聲的觀眾來說,就會覺得覺得在“看相聲”,表情雖然豐富,但演得很用力。
最災難的,是偶像出身、非德云社的趙曉棠。
完全就是硬演、尬演,各種夸張的擠眉弄眼(臉部也不是很靈活)。
臺詞也說得很“濁”,并不清晰。
情景喜劇看似“簡單”,實際上對表演的要求很高,演員得在大量文戲中制造喜劇層次。
《瓦舍江湖》顯然是滿足于成為“粉絲作品”了。
糙成這樣
拿什么跟搞笑短視頻比?
一些粉絲會如此辯解:情景喜劇本身就是人物簡單、布景簡單、鏡頭簡單、剪輯簡單的啊。
的確,跟其他類型的劇集相比,情景喜劇的制作成本,常常是最低的。
可哪怕都是低成本,《瓦舍江湖》跟《武林外傳》的差距,肉眼可見的大。
至少人家鏡頭更講究,人設更清晰更立體,表演更準確,笑點更新穎。
尤為關鍵的另一點是,我們不能再把十幾二十年前情景喜劇的制作水平,當作今天情景喜劇的“最高目標”。
相反,而是要當作最基本的標準。
這不是說以前的情景喜劇制作不好,而是時代變了,喜劇的形態(tài)多元了,觀眾的選擇多了,觀眾以前會喜歡的現(xiàn)在可能就覺得不滿足了。
十幾二十年前,那是電視機時代,觀眾的娛樂方式有限,能夠接觸到的喜劇形態(tài)非常有限。除了晚會上的相聲小品,主要就靠情景喜劇。
喜劇供不應求,哪怕制作上不那么講究,觀眾也愿意忽略它的“不足”。
但今天,短視頻上的各類喜劇豐富多彩。陳佩斯、馮鞏、郭冬臨、潘長江等知名喜劇演員在快手抖音上風生水起,很多草根喜劇人拍攝的系列喜劇短片在下沉市場所向披靡……
如果情景喜劇還是滿足于小打小鬧、粗糙簡單,它根本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更何況,如今好一點的喜劇編劇都到電影、綜藝里賺大錢了,愿意投入到情景喜劇創(chuàng)作的好編劇很少。
因此,情景喜劇明明成本最低,反而成為近十年來頗受冷落的類型。
制作公司深刻知道,情景喜劇要殺出血路,可太難了。
愛奇藝想要在長視頻領域拓寬喜劇賽道,思路其實沒錯。
騰訊的《脫口秀大會》火了好幾季了,愛奇藝自個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成了去年的爆款。
人人都想笑,喜劇始終是剛需。
尤其是選秀路徑被砍,愛奇藝更應該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除了迷霧劇場外,主打戀愛的“戀戀劇場”、主打喜劇的“小逗劇場”成為新的抓手。
作為小逗劇場的首部劇集,《瓦舍江湖》的思路是“給生活畫個逗號”,主打類型化喜劇,總體風格是“小打小鬧的小成本”,給觀眾輕松解壓的觀劇體驗,一笑而過。
小逗劇場兩部在預熱的作品,職場喜劇《破事精英》和武俠喜劇《醫(yī)是醫(yī)二是二》,查了下相關訊息,大概率也是“小打小鬧小成本”。
“小打小鬧小成本”,嚴苛的說法,就是“粗糙”。跟短視頻上的喜劇一樣,讓觀眾無腦解壓地刷一刷。
問題是,短視頻不香嗎?同樣的笑點,抖音快手1分鐘見效,觀眾為何要在長視頻上浪費時間?為何要忍受災難的表演?
當情景喜劇跟“演相聲”沒啥區(qū)別,那為啥不直接聽相聲?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成功,已經(jīng)說明了長視頻的喜劇要突圍,必須要精品化,要有新的喜劇思路。
情景喜劇要突圍,必須在簡單中挖掘豐富,在套路中創(chuàng)造新意,在長度中確保密度。
如果“小逗劇場”持續(xù)采用“戀戀劇場”小成本的粗糙打法,很可能復制戀戀劇場的命運:nobody cares。
目前《瓦舍江湖》在“鳳娛指數(shù)-影劇綜榜單”小程序中大眾評分4.8,專業(yè)評4.0。你看過這部電視劇了嗎?評價如何?歡迎掃碼進入小程序打分~
往期內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chuàng)的支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