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重癥患者”戀愛勸退指南。
不少人評價坂元裕二編劇的《花束般的戀愛》時,喜歡拉著豆瓣用戶一起調侃。因為這個故事里的那女主角,幾乎有著豆瓣用戶的所有特征,崇尚靈魂共鳴、在意志趣相投??上У氖?,這對靈魂伴侶,卻終究逃不過現實的狙擊,遺憾分手。
但坂元裕二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是要傷春悲秋地去哀嘆。
恰恰相反,《花束般的戀愛》有著極其健康的啟示意義:它既沒有狂熱無腦地鼓吹愛情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也沒有把戀愛視作碰觸不得的洪水猛獸。
坂元裕二贊賞的是好聚好散,他想在《花束般的戀愛》里,告訴那些愛著的或愛過的人們——在一起的時候,要好好地珍惜彼此;不在一起的時候,就藏好對彼此的回憶,并送上祝福。
01
羅曼蒂克消亡史
POST WAVE FILM
在談及《花束般的戀愛》之前,有必要先說說前段時間的黑馬之作《愛情神話》,兩者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性。
它們講述的都是發(fā)達都市中的男歡女愛,同樣的,也都摻雜了大量的文藝符號,音樂、電影、美術皆成為男女主角們調情的籌碼。
當然,這也是為何它們在文藝愛好者心中擁有崇高的位置,并引發(fā)了一波討論熱潮。
但從根本上來說,《愛情神話》說的是中年離異男女的歡場偶遇,徐崢飾演的老白和馬伊琍飾演的李小姐之間的感情,是從看對眼后的“性”開始,而非如《花束般的戀愛》中因一段不期而遇的浪漫邂逅所展開。
正因如此,《愛情神話》充滿了中年人搞對象時的算計和狡黠,老白為什么選擇李小姐,而沒有選擇倪虹潔飾演的格洛瑞亞,絕不只是因為愛情這么單純,而是他在綜合考量貴婦的嬉鬧和小女人的計較之后,才做出的可以掌控的擇偶選擇。
這種不動聲色地裝糊涂的心態(tài),在一場場機鋒頻出的對話中悄然舒張,這也是該片頗為值得玩味的地方。
《花束般的戀愛》不同,它實際上是在仔仔細細地描摹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過程。
從彼知吾心時的好感頓生,到曖昧躲閃時的怦然心動;從終成眷屬后的濃情蜜意,到初涉社會時的共克時艱;再從俗事漸長后的寡淡乏味,到失去相知時的同床異夢,最后,這兩位因意趣相愛的情侶,也因意趣的破裂而分手。
這一對愛情過程的細致復現,很容易淪為味同嚼蠟的流水賬。
但《花束般的戀愛》卻巧妙地躲過了這種危險。
它讓我們看到一段沒有摻雜任何其他目的的愛情,是如何由生到死,又如何讓人難忘。這種在平淡中尋真摯,在細膩里探真情的敘述手法,讓這部愛情片顯得難能可貴。
02
文青活該談不起戀愛?
POST WAVE FILM
當然,更多觀眾熱議的,還是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走向問題。
影片前半段通過流暢的鏡頭語言,交代了菅田將暉飾演的小麥和有村架純飾演的小娟之間的甜蜜愛情,除了讓廣大文青津津樂道的談戀愛的方式,這一大段篇幅并無太多出彩的地方。
影片讓人深思之處在于后半段。
進一步來說,在前半段的密集撒糖之后,這兩位眷侶的感情該如何收場?
如果非要找一詞來形容小麥和小娟之間感情破裂的原因的話,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書名,可以說恰如其分。
當小麥和小娟因為“月亮”而相愛時,他們是否能下沉到“六便士”的生活中,這才是影片的著力所在。
其實一開始,率先遇到生活危機的不是小麥,而是小娟。
這位女孩在屢次面試挫折后,引起了小麥的安慰,“即使面試你的那位主管很厲害,但他如果看了今村夏子的《野餐》,肯定毫無感覺。”
而小娟對此回應是:“這種話對就業(yè)毫無用處?!?/strong>
但隨著小娟找到工作后,她開始放平心態(tài),重拾對文藝世界的熱愛。
可相反的是,當小麥因為漫畫工作擔不起生活重壓之后,他因為繁重的銷售業(yè)務而與文藝世界漸行漸遠。
關于這一點,影片通過多處場景的前后對比,讓我們看到這對情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地漸行漸遠。
比如門口擺放的兩雙黑色商務皮鞋,在早期戀愛時乃是匡威的“開口笑”系列板鞋,亦或者是小娟在書店興沖沖地拿著新推出的文藝書籍后,卻看到小麥捧著《人生的勝算》這樣的勵志雞湯書。
兩人情感裂痕的產生,并不單單是因為生活的重擔,而是受社會性別語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于小娟來說,經濟問題的嚴重與否直接和文藝世界相掛鉤,只要收入能讓她繼續(xù)看小說、進影院,她并不在乎一定得謀得高職;
而小麥不同,不管是小娟母親的那句“人生就意味著責任”,還是公司內部卷到不行的壓力,都在暗自規(guī)訓著小麥:男人得擔事兒,生活不存在詩意。
這也是為什么小麥和小娟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每當小娟抱怨小麥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時,小麥竟會下意識地許諾到,讓小娟盡情地享受文藝,自己會保證兩人的生活。
這便是愛情最悲催的地方,當一方無比渴望對方相戀時的動情因子,另一方卻自以為是地背道而馳,并將此許諾為幸福的彼岸。
03
愛情“失敗”后的甜味兒
POST WAVE FILM
不過,《花束般的戀愛》并沒有因為講述了一則“失敗”的戀愛故事,就充滿著哭天搶地似的惡意悲情。
這種在國產愛情片里屢見不鮮的嘶吼與造作,總讓人覺得愛情的結果非黑即白,勝利者猶如拿到歡場的入門券,失敗者則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影片在小麥和小娟提出分手之后,依然將兩人之后的故事徐徐展開。
兩人因為租房問題,繼續(xù)待在一起合住了三個月。
在此期間,他們好像重新尋得快樂,可租房一旦解決,兩人又和睦地各自分開。
而在時隔一年的邂逅中,他們不僅因為耳機聽歌的話題,對戀愛時的過往進行回憶,更是在毫無對話的前提下,背靠背地揮手告別。
影片最后,小麥在谷歌地圖搜索曾經去過的面包店時,意外地看到了他和小娟當年被衛(wèi)星拍下時的身影。
這一橋段不僅和片頭的“奇跡”構成呼應,更讓人感到一種別樣的溫暖和唏噓,那就是:曾經擁有的甜蜜之愛,并不曾被人遺忘。
這或許是編劇坂元裕二對于愛情本身的真摯祝福。
在他去年擔任編劇的日劇《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名前夫》中,同樣表達著他對于親密關系的雋永刻畫。
劇中,松隆子飾演的女主角和三位前夫相處融洽,他們本該是離異后的陌路人,可卻對彼此妥帖照顧,猶如親人一般相濡以沫。
而這也正是《花束般的戀愛》讓人動容的地方。
它繼承了《情書》《入殮師》《橫道世之介》這一系列有著并不美好結局的影片的優(yōu)點,那便是在凋謝的花束之中,依然留有鮮嫩的記憶;在破敗的戀情之間,還會葆有悸動的心靈劃痕。
作者 | 郭源潮
電影,從不比生活更高瞻
編輯 | 清晏 排版 | 趣多多 策劃 | 后浪電影編輯部
推 薦閱 讀
《Tinder 詐騙王》: 女孩是怎么被渣男騙的?
如何用表演喚醒劇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