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七瀨丸
電影是藥,不能停
上周,《殺死伊芙》第四季開播。
相較前兩季的高口碑與話題熱,《殺死伊芙》從第三季起,口碑有些走低。
新一季的IMDb評分暫為8.3分,豆瓣評分8.4(與第三季持平)。
大部分系列劇有個慣有問題,那就是越往后越疲軟。
《殺死伊芙》暫時也沒能逃出定律,但能繼續(xù)看到“小變態(tài)”薇拉內(nèi)拉與伊芙的相愛相殺還是讓小萬激動不已。
畢竟《殺死伊芙》說到底是一部由角色魅力驅(qū)動的劇集,兩個女主角各自的豐滿個性和彼此間的“危險關(guān)系”才是我們真正關(guān)心的。
正如主演朱迪·科默自己所說,不必追問這部劇在傳遞什么重要信息,“看得爽就完事了”。
整體上,《殺死伊芙》系列以一種女性間諜動作片的新形式詮釋了時下的女性主義。
劇中的同性情感張力、不受束縛的個體欲求,以及古怪的幽默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于朱迪·科默這位讓人相見恨晚的90后寶藏演員(軍功章的另一半當(dāng)然屬于吳珊卓)。
除了有顏值有身材,更讓人心跳加速的是朱迪“蠱惑人心”的能力:
我們很少見到一個演員表情如此豐富卻絲毫不顯浮夸,同時還能將一個精神病殺手身上的日常感與神秘感融合得有如天成。
“我意識到她是個自由的人”,朱迪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讓她飾演的薇拉內(nèi)拉活起來的。
薇拉內(nèi)拉執(zhí)行刺殺任務(wù)時貫穿全劇的“換裝表演”,成了朱迪演技的專屬舞臺,她不斷變換口音、行為舉止和精神氣質(zhì),表演起來駕輕就熟。
如劇中臺詞對薇拉內(nèi)拉角色的評價——“她總有辦法讓別人可憐她”。其實觀眾在看科默的表演時,也同樣甘心成為她的“刀下之鬼”。
慧眼識珠的才女編劇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曾向她表白:“我想給朱迪·科默寫一輩子。”
《殺手伊芙》中的薇拉內(nèi)拉的確是朱迪·科默演員生涯中最具突破性的角色,但如今,“小變態(tài)”已經(jīng)不足以用來代指朱迪。
在過去的一年中,朱迪有三部優(yōu)秀作品問世:電視電影《援助》大膽地直面疫情之下英國的醫(yī)療體系問題;
《失控玩家》和《最后的決斗》則幫助她進(jìn)軍好萊塢大銀幕,她曾經(jīng)因敬畏而對電影界產(chǎn)生不安全感,但終究還是勇敢接過了大銀幕伸出的橄欖枝。
這兩部好萊塢頂級制作顯然都成功get到了演員朱迪·科默的“使用說明書”。
肖恩·利維和雷德利·斯科特兩位導(dǎo)演都很清楚她的“劇拋臉”才華遠(yuǎn)超其名氣,他們“毫不客氣”地給這位好萊塢新人的表演“上難度”。
《失控玩家》中朱迪分飾兩角,現(xiàn)實世界中的程序員米莉和她游戲中的角色莫托洛夫女孩。
你很難看出這兩個角色是由一人出演,這其中雖然也有造型幫忙的因素,但若不是她直觀有效的表演,可愛的技術(shù)宅角色與颯爽的游戲玩家角色不會如此各具風(fēng)采。
無怪乎影片主演兼制片人瑞恩·雷諾茲盛贊:“朱迪把這部電影帶到了全新的水平……她可以成為任何人物?!?/p>
《最后的決斗》中朱迪的表演更有挑戰(zhàn)性。
影片以中世紀(jì)的法國為背景,敘述一起強奸案三種版本的“真相”。
在前兩個版本中,她演繹的是男性凝視下的被壓迫和扭曲的女性幻象,而第三個版本則完全從女性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去詮釋她們所受的壓迫和扭曲。
朱迪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提煉出三個版本間關(guān)鍵細(xì)節(jié)的微妙差異,她的表演堪稱影片的題眼所在。
回看過去的三四年,朱迪·科默在小熒屏與大銀幕上展示了她一人千面的本領(lǐng)。
而這仍不是朱迪最讓人艷羨的地方——因為我們得見這耀眼的才華,竟都源于她的興趣使然。
朱迪·科默來自英國利物浦的一個工薪階層家庭,從小就愛跟父親模仿電視上的廣告,尤其擅長模仿不同的口音。
一次偶然的機(jī)會朱迪以個人身份參加利物浦戲劇節(jié),她表演了以希爾斯堡慘案(英國足球史上著名的球場踩踏事故,導(dǎo)致97名利物浦球迷喪生)為主題的獨白。
當(dāng)時年僅12歲的朱迪在登臺之前就已深陷表演的情緒之中,也因此獲獎。之后,學(xué)校的一位戲劇老師告訴她,如果她能隨時掌控她的情緒,或許就能成為出色的演員。
朱迪不喜歡按部就班地讀高中和大學(xué),她更愿意自己去嘗試,尋找終生的興趣乃至事業(yè),而不是被告訴該干什么,在多次探索之后,她還是選擇了表演。
15歲起朱迪開始參加各類試鏡——從廣播劇到電視肥皂劇。尤為難得的是,她的父母一直都無比支持她的“不務(wù)正業(yè)”,為她獲得的每一次微小進(jìn)步歡呼雀躍。
15歲時出演肥皂劇《今日王室》
多年后《殺死伊芙》中的驚艷表演當(dāng)然不是憑空而來,正是這一階段在英劇中各類大大小小的角色,幫助朱迪不斷磨練演技。
少年時期的她在各類犯罪劇、醫(yī)療劇中客串,比如《肥瑞的瘋狂日記》中口無遮攔的?;?,《福斯特醫(yī)生》中讓人恨得牙癢的第三者。
還有英劇《為奴十三年》中被囚禁的受害者——朱迪都能留下讓人印象深刻的獨特角色。
朱迪是個非典型英國演員,與大部分活躍在好萊塢的同胞不同,她從未上過專業(yè)的表演院校。
她覺得“從早到晚呆在一個地方并不適合自己”,她熱愛表演,不過要把享受其中作為一切的前提。
她在表達(dá)喜惡的時候嘴里從來沒什么把門兒的,與吳珊卓心心相印,與菲比·沃勒-布里奇第一次交流就雙雙喝高互稱“伙計”——這是她喜歡的;
無聊的采訪、私下被偷拍、遭遇網(wǎng)暴,這是關(guān)于這行她討厭的。
而在表演之外,她在乎的還有與幾個發(fā)小長年不斷的酒局,以及深愛的家鄉(xiāng)利物浦。
去美國參加活動室她說:“我不確定能在洛杉磯住下去,因為這里缺少酒吧?!倍硌菔聵I(yè)似乎只是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是它恰好是個不那么日常的愛好罷了。
“我喜歡擁有兩個世界。”在戲里,百變角色朱迪都可揮灑自如,因這正是她的樂趣所在;而戲外,利物浦和那里的生活一直以巨大的向心力牽動著她。
就像她雖然在表演時能各種語言和口音信手拈來,回到老家仍舊不改可愛的鄉(xiāng)音:“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利物浦女孩?!?/p>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