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相知五年、最熟悉彼此的情侶,如何穩(wěn)定平和地走向陌路?!痘ㄊ愕膽賽邸芬詢尚r,講述了這個簡單卻無解的故事。
2021年1月,《花束般的戀愛》在日本首映。由曾經(jīng)創(chuàng)作《東京愛情故事》《四重奏》的坂元裕二擔任編劇,《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墊底辣妹》導演土井裕泰操刀,該片上映以來,連續(xù)四周取得最高上座率。
即使受疫情影響,《花束般的戀愛》3月便已創(chuàng)下東京電影發(fā)行作品的歷史最高票房收入;6月,票房累計突破38億日元。
豆瓣31.2萬人看過,8.7分評分。早在引進之前,《花束般的戀愛》就已被收錄在了各大電影榜單,2月22日,《花束般的戀愛》于內地上映。
錯開情人節(jié)檔期,《花束般的戀愛》依舊熱度不小。沒有奇幻元素,沒有生離死別,對比于今年情人節(jié)檔期國產(chǎn)愛情片口碑的全面崩盤,《花束般的戀愛》到底動人在哪里,或許可以在坂元裕二的話中找一些答案。
“有人以這部電影自比,有人的記憶與電影情節(jié)相重疊,有人思考男女關系。我的故事變成了每一個人的故事,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情況?!?/strong>
一場終將結束的派對
電影開頭,一對男女在餐廳評價另一桌顧客共用一對耳機的行為。發(fā)表完相同的觀點后,兩人都站起來準備制止這一行為,這時候鏡頭分開,原來他們并不是在對彼此說話。他們是影片主人公小麥和小娟,這次是兩人分開后的再一次相遇。
由錯過末班電車相遇,又因偶遇知名導演押井守而對上電波,發(fā)覺對方與自己無比合拍。可以說,二人的相識是全片唯一的偶然。
此后海邊約會的情節(jié)首次出現(xiàn)對結局的暗示。女主對著大?;秀逼?,回頭卻沒找到男主的身影。片刻后男主帶著兩份便當小跑回來,被女主嗔怪“不要突然消失”。
此時二人感情是“派對最熱烈的時刻”,情景卻仿佛電影后半,純粹的愛情像花束枯萎,女主選擇留守浪漫和理想,男主則走向現(xiàn)實。
假設故事開頭時間是現(xiàn)在,接著影片通過倒敘,將時間調轉回到相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從2015年開始到2020年兩人發(fā)生的故事。
相遇伊始,男女主的心理活動你一句我一句交織著,無不體現(xiàn)兩人的合拍。
通過男女主角的雙視角可以看到兩人從無話不談到產(chǎn)生分歧再到離別。故事中期,當兩人都步入社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兩人關系出現(xiàn)裂縫,觀眾也不再聽到他們的心聲,而是在對話和行為中猜測人物心理,直到故事的最后,觀眾再次聽到兩人默契地說再見。
平行五年,精湛的瑣碎
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五年時間跨度不小心就變成流水賬,但影片通過細節(jié)設計和選用較為典型的情節(jié)勾畫出完整的故事線,從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改變。
最明顯的變化是兩人著裝和發(fā)型的改變,比如鏡頭放到玄關處,兩人從擺放在一起的相同的匡威JACK PURCELL變?yōu)楹谄ば?/p>
影片中記錄時間的工具也不再只是普通照片,在無人發(fā)現(xiàn)的角落,google衛(wèi)星照片記錄下那些時刻。
在故事開頭,菅田將暉飾演的男主山音麥無意間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在google衛(wèi)星照片中,他欣喜地和同學分享,五年后他再次發(fā)現(xiàn)他和有村架純飾演的女主八谷娟的照片被捕捉的瞬間,此時和他分享心情的是兩人曾經(jīng)一起養(yǎng)的貓咪男爵,而這是影片的結尾。
畫面之外,導演并未使用過多配樂,除環(huán)境音外,最突出的背景音是兩位主角的內心自白。無論是對比曾經(jīng)的自己,還是在某個時刻兩個人之間的差距都能看到時間的流逝。自白集中在了開頭與結尾,導演以此舉重若輕地劃分著節(jié)奏。
有自白時,同一件小事分別以兩人視角重復、用大段臺詞填充畫面,以此延長節(jié)奏,在開頭強調感情的熱烈,在結尾則凸顯傷感;無自白的部分多出現(xiàn)在工作和爭執(zhí)場景,敘事明顯利落許多,平實而不刻意煽情,等一切結束時再次回看,才意識到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是消磨感情的元兇。
在《花束般的戀愛》,漸行漸遠的無力感并不執(zhí)拗地依附于臺詞和造型表現(xiàn),導演還改變了最能體現(xiàn)情侶親密度的居家場景的構圖。
最初總一起窩在桌邊、床邊,身影交疊的情侶,逐漸變成各自占據(jù)畫面兩端,乃至不共同入鏡,劃出無形的楚河漢界。配上二人反復爭執(zhí),親密感消失,二人的小家只讓人感到壓抑煩躁。
電影的結局談不上好壞,給人很多回味的地方?;仡櫽捌?,導演似乎也在無形中探討著很多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議題。
例如婚姻是否會成為情感危機的解決方案,又或者像男女主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是否會在社會中被同化被改變,或者是電影中探討的有趣的耳機理論和停表錯覺Chronostasis理論。
日式花束or
豆瓣文青戀愛指南
總體來說,影片的風格是舒適的,影片中并不缺乏自然且合乎情理的轉折,即便影片對一些情節(jié)做了戲劇化處理,但都比較巧妙,火候控制得剛剛好。
與其說是一部愛情電影,不如說是青年成長電影。它描繪出生活的真實,可以看作東亞社會的寫照,反映青年人身處社會的陣痛。
主人公的父母則代表了一種社會普遍的聲音。女主的母親認為人生是責任,穩(wěn)定的工作是前提,而男主父親從事煙花生意,希望男主繼承家業(yè)。后又在男主堅持畫插畫后,決定不再給男主生活費。由于沒有經(jīng)濟來源,兩人所處的小屋營造的烏托邦世界就此破滅。
也可以說,《花束般的戀愛》是典型的日式愛情,清湯寡水、后勁十足。
在中國上映前,影片對當代年輕情侶生活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的精準描繪,就已經(jīng)引發(fā)日本觀影人討論。如對愛情總不敵現(xiàn)實的惋惜,對成為“合格社會人”和保有個性之間如何權衡的探討。
在日本,不少觀眾認為應當反思傳統(tǒng)婚戀觀是否已與年輕人的精神追求不適配的問題。電影結尾,男主在女主提出分手時試圖用結婚挽留,卻正是如此,二人思想上的差異最終暴露無遺。內地上映期間,網(wǎng)上也有類似對兩人愛情的解讀,有一種觀點將其解讀為豆瓣文青戀愛指南,影片講述的是兩人價值觀受到社會沖擊的故事,這個說法聽起來確實比較貼切。
此時的男主已完全成為傳統(tǒng)婚戀觀的代表,即婚姻以責任維系而非愛情。他承諾承擔生活的壓力,希望女主與他一起追求普世價值中的“幸福家庭”。而女主不愿流俗、放棄愛情和夢想,更無法接受以責任捆綁的關系,二人的追求已大相徑庭,無法滿足對彼此的期待。
融入傳統(tǒng)婚戀觀,或堅持浪漫理想,都無可厚非。
如電影臺詞所說,“戀愛本就是一場會結束的派對”。享受它花束般盛開的過程,再平和地接受它的枯萎,也未嘗是一種遺憾。
撰文 | 東西文娛影視組
EW-Entertainment
近期主題·相關內容
上一篇:誰在押注清明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