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隱飲
用電影治愈生活。
最近電影圈有件事,引得時光君實在不吐不快。
為什么這些國產(chǎn)片的片名都這么長?
已經(jīng)長到了一口氣都念不下來的地步。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兩部片名長達11個字的電影,仿佛像約好了一樣,都在本周五上映。
聽起來像一問一答,看起來是整整齊齊,連起來甚至可以組成一副對聯(lián),就缺個橫批了。
這些冗長、矯情又不知所云的片名,讓很多人陷入“臉盲”的迷惑,其中愛情片更是重災(zāi)區(qū)。
大家記不住、叫不出,也分不清。
今天,時光君就來聊聊關(guān)于電影片名的怪現(xiàn)象。
荒唐的片名
今年情人節(jié)的時候,很多小情侶攜手走進影院,就犯了“選擇困難癥”。
三部愛情片《十年一品溫如言》《不要忘記我愛你》和《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一齊上映,片名一個比一個長。
尤其是后面兩個實在太像了,即使念個十遍八遍,還是分不清誰是誰。
于是不少情侶大手一揮,決定選擇看起來更有辨識度的《十年一品溫如言》。
后來大家都知道了,#十年一品溫如言 難看#這個話題,當(dāng)晚就被頂上了熱搜。
這部片目前票房1.67億,其中有1.43億都是情人節(jié)當(dāng)天賣出的,妥妥就是一錘子買賣。
其實,愛情片的片名越起越長,這股風(fēng)氣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2011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2013年趙薇執(zhí)導(dǎo)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都讓人印象很深,但那時超過7個字的片名,還并不常見。
2015年,徐靜蕾執(zhí)導(dǎo)的愛情片《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也取了個超過10個字的片名。
片名像是影片給觀眾呈現(xiàn)的“第一張臉”,誰都想給觀眾留下個好印象。
但如今,觀眾卻臉盲了。
時光君統(tǒng)計了一下最近兩年已上映和計劃上映的,片名超過七個字的愛情片。
可以看出來,“撞片名”在愛情片這個領(lǐng)域,已經(jīng)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雖然片名取得爛,但如果連起來看,倒是挺像個愛情故事的。
你的世界如果沒有我,我的青春有個你。我那場沒談完的戀愛,我要我們在一起??刹豢梢圆灰x開我,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你是我的一束光,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
真的忍不住給片方潑個冷水。
別以為片名起得足夠長,就可以刷足存在感。
超過7個字的片名,很容易變得冗長拗口,而且傳播度很差。
普通觀眾記不住、叫不出,影院經(jīng)理抱怨一張票紙打印不下,連媒體小編都深受其害。
確實寫不下,時光君盡力了
因為媒體標(biāo)題經(jīng)常有字數(shù)限制,如果片名長達10個字,啥事都沒說呢,光打完片名,題目字數(shù)就要超了。
另外,這樣的片名會讓影片顯得面目模糊,缺乏獨特性和辨識度。
當(dāng)把這十幾個愛情電影的片名放到一起,再閉上眼回憶下,請問你分得清誰是誰嗎?
名字都分不清,讓觀眾怎么做選擇呢?被無情拋棄,確實是毫無意外。
取名的套路
片名越長,越容易陷入取名的套路。
時光君從中總結(jié)了幾個要點,歸納出了一套“取名生成器”的技巧。
掌握了這些,你也可以迅速取一個類似風(fēng)格的愛情片片名。
第一套路:人稱代詞加上“愛”字的排列組合。
片名基本都會出現(xiàn)“我、你、我們”,有時候還不止一次,聽起來像繞口令一般。
這樣似乎在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傳遞一種情侶之間纏纏綿綿,我愛你、你愛我的戀愛感覺。
比如:《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我要我們在一起》《我想和你好好的》。
第二套路:加上“如果、是否、可不可以”,組成一個設(shè)問句。
比如:《你的世界如果沒有我》《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第三套路:隨機加上“擁抱、遇見、等待、路過、忘記”等愛情片常用動詞。
比如:《穿過寒冬擁抱你》《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不要忘記我愛你》。
這是今天剛宣布定檔兩部愛情片《遇見你》和《遇見你之后》,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
第四套路:套用一些曾經(jīng)知名的片名模板。
比如:原版《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僅有續(xù)集《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還有另一部片名很像的《致我們終將到來的愛情》。
后來還衍生出了三部名字很像的電視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和《致我們甜甜的小美滿》。
活學(xué)活用這四個套路并不難,時光君先來打個樣。
比如《我在時間盡頭錯過你》《可不可以你也剛好遇見我》《致我們終將忘記的小甜蜜》。
是不是混進這些片名里,毫無違和感?
換個角度去想,如此容易就取出一個充滿套路的片名,請問這些片方到底有多么不走心?
有網(wǎng)友曾說,對于片名超過八個字的國產(chǎn)愛情片,用【十顆星-片名字數(shù)=電影質(zhì)量】這個公式換算,比較準確。
這當(dāng)然是句玩笑話,因為有些片名已經(jīng)長達11個字了,減出來要成負數(shù)了。
其實,有些片名很長的電影,也可以很有記憶點。
比如李睿珺導(dǎo)演的《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和《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片名雖長,但讓人過目難忘。
有些電影,真的很容易被面目模糊的片名“耽誤”。
本周五上映的《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講的是一個留學(xué)生在日本打工的故事,描繪了異鄉(xiāng)人相互取暖的動人瞬間。
它并不是單純的愛情片,也夾雜著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元素,是個偏向“溫情治愈”風(fēng)格的劇情片。
遺憾的是,《如果》這部片取了這樣的片名,又放在接近“3.14”白色情人節(jié)上映,同檔期還有另一部名字很相似的愛情片上映。
請問觀眾真的會有耐心了解清楚嗎?
為什么很難起個好名字?
有人想問,為什么偏偏是國產(chǎn)愛情片,片名又臭又長?
其實,起不出好名字,可能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什么好電影,本來就是在蹭熱度。
最近在“新浪潮論壇”上,伯樂營銷CEO張文伯說,“情人節(jié)影片怎么突然變成片名比賽了?感覺是找到了一個‘詐騙方法論’?!?/p>
只要把片名起長一點,讓片名表達觀點、表達情緒和態(tài)度。在短視頻平臺上,再把這些有效方法重復(fù)用一遍。
狂轟亂炸加拼命煽情,似乎這樣就有了票房的保證。
“情人節(jié)檔”可能是全年最注重儀式感,而最輕視影片內(nèi)容的一個檔期。
這個檔期不僅僅是指2月14日,還有3月14日白色情人節(jié)、5月20日、七夕節(jié)、跨年夜等等。
中國情侶觀眾就像韭菜,每到了“情人節(jié)”檔期就來割一茬。
比如2020年七夕節(jié),《蕎麥瘋長》本來主演陣容更強,也是愛情題材,但片名聽起來有點不知所云。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名字更簡單明了,又浪漫深情,正對熱戀的情侶的胃口,盡管口碑評分僅有5.3分,最終票房也能大賣5個億。
當(dāng)然,片名也沒那么重要,最終讓影片超越“一錘子買賣”走得更遠的,還是靠內(nèi)容本身和影片口碑。
比如2021年,這兩部愛情片的片名,就只有四個字。
《你的婚禮》票房熱賣7.9億,雖然故事漏洞很多,但勝在足夠催淚和好哭。
《愛情神話》片名看起來普普通通,但也算切合主題,至少沒有那么矯情。它憑借獨特的質(zhì)感,成為去年口碑最好的愛情片。
今天,時光君想吐槽的不僅僅是片名,更是國產(chǎn)愛情片已經(jīng)陷入了某種怪圈。
這些靈感枯竭的片方,面對著本來就乏善可陳的電影,努力包裝得像貨架上花里胡哨的熱銷商品,期待著票房大賣。
他們試圖用又長又繞的電影片名,來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這本就是一種投機取巧。
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等到電影上映才發(fā)現(xiàn),壞了,怎么用的是同一個套路?
其實觀眾的愿望很簡單。
我們想在每一個美好的節(jié)日,和心愛的人一起去影院度過愉快的兩個小時,而不是被所謂的“儀式感”割韭菜。
醒醒吧,并不是片名越長,票房就越高的。
上一篇:好萊塢頂流超英,被我扒光了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