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 | 鳳梨罐頭
一個喜歡看恐怖片的影迷。
韓國影人這幾年在北美風頭盡出,前有奉俊昊一騎絕塵登頂奧斯卡,后有《魷魚的游戲》紅遍全球。
其實在主流之外的獨立電影圈,韓裔創(chuàng)作者早已發(fā)光發(fā)熱,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韓裔導演郭共達。
近期他與知名演員科林·法瑞爾合作了一部科幻電影,在A24的出品助力下,本片去年一舉入圍戛納,它的故事也非常值得我們關(guān)注。
《楊之后》
如今已經(jīng)成為諸多影迷心中金字招牌的A24,時光君在此前的文章也有過介紹(戳我回顧),在此就不再多說。
這次A24出品《楊之后》不算意外,另一位韓裔導演的《米納里》同樣由它投資發(fā)行,并成功幫助尹汝貞拿到奧斯卡最佳女配。
同時《楊之后》的故事,也有著A24一貫青睞的題材和“噱頭”,未來世界的軟科幻片,以及又要被你們吐槽“政治正確“的組合——
白人丈夫+黑人妻子+中國養(yǎng)女+中國機器人。
機器人“死”后
影片改編自科幻小說家亞歷山大·韋恩斯坦的同名短篇小說。
他的另一部短篇《新世界的孩子》也將由《別告訴她》的華裔導演王子逸進行翻拍。
《楊之后》世界觀設(shè)定是在未來世界,人們已經(jīng)可以制造出從外形上看和真實人類幾乎無異的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甚至可以依據(jù)種族來進行制造。
主角杰克(科林·法瑞爾 飾)購買了一個名字叫“楊”的機器中國人,希望能讓自己的中國養(yǎng)女美香,借此更貼近自己國家的文化和傳統(tǒng)。
楊有著非常豐富的中國知識,同時也是一位溫柔負責的“哥哥”和保姆,給予了美香非常多的陪伴和教導,因此成為這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家四口一起參加家庭舞蹈比賽
然而電影開始不久后,楊意外宕機,并且由于他是一個“翻新款”,無法獲得官方正常的售后保障。
杰克找不到能修好楊的方法,楊再也沒有醒過來。
之后,杰克偶然通過一個非法改裝的老板獲得了楊的內(nèi)存條,里面儲存了楊自出廠以來記錄下的諸多影像片段。
正常來說,這些早該被“格式化”,它們卻不存在于系統(tǒng)程序里。
機器人楊竟然暗自擁有了自己的記憶,哪怕在未來,這仍是人類從未有過的發(fā)現(xiàn)。
杰克在夜深人靜時反復觀看這些片段,才發(fā)現(xiàn)楊原來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他私藏的記憶文件中,還反復出現(xiàn)一位陌生的克隆女孩。
楊似乎對她有著特殊的情感?
于是,杰克像破案一樣詢問、探訪,四處尋找女孩,對楊也有了重新的認識和了解。
機器人無法修理的宕機,等同于人類的死亡,等同于杰克一家失去得絕癥的親人,影片因此始終彌漫著傷感孤獨的“喪子”氛圍。
郭共達將原小說中杰克自己的回憶,改為了杰克觀看楊的回憶,通過整理楊的遺物,走入機器人思想的深處。
這樣的變動讓整部電影的主題表達,更加具有存在主義式的哲學思考。
杰克透過楊的視角,看到自己一家人日常生活的片段,看到宇宙從樹葉縫隙投下的斑駁,看到時光在每一任主人身上留下的皺痕……
安靜的鏡頭也化作楊的雙眼,向我們傳遞他眼中曾有過的或美妙或殘忍的瞬間。
這一切很難不聯(lián)想到《銀翼殺手》中仿生人那段如詩如歌的臺詞。
《楊之后》的故事顯然也是在回應(yīng)“機器人是否會夢見電子羊”的經(jīng)典科幻命題。
楊能夠自主選擇“記憶”的行為,正是我們理解電影的關(guān)鍵。
這一點早在一開場就已經(jīng)暗示我們,電影的開頭是一家人站在一起擺好姿勢讓楊拍照,并催促著他按下快門后一起入鏡。
楊的行為明顯有點滯后。
此后楊的記憶片段中也再次出現(xiàn)這個場景,看完全片我們再回味開頭就能發(fā)現(xiàn),楊和相機其實早已是一體的,他滯后的幾秒正是在用自己“拍”下眼前人與事。
僅一個簡單鏡頭,就確立了全片的切入點,不得不佩服導演郭共達精確的想法。
郭共達與《在哥倫布》
導演郭共達的經(jīng)歷十分特別,拍劇情長片之前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電影研究專家和視頻論文創(chuàng)作者,制作了許多關(guān)于電影史的視頻論文。
2017年,他選擇登上更廣闊的舞臺,電影處女作《在哥倫布》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片中約翰·趙飾演的男主角金因為父親意外昏迷而來到哥倫布,在這里偶遇了本地少女凱西,兩個人在哥倫布各種古典優(yōu)雅的建筑之間散步聊天,期間因為觀念的不同,他們也產(chǎn)生了爭執(zhí)。
故事情節(jié)上來看,《在哥倫布》是一部非常平淡的電影,但是這不代表著劇情的淺薄。
金和凱西兩個人的交談和爭執(zhí)其實亞洲與美國觀念之間的一次碰撞,身為韓國移民的郭共達選擇讓兩者在一個平等關(guān)系上互相影響,最終達成一種和解。
傳統(tǒng)的美國電影中,外來移民都為美國夢而來,而《在哥倫布》則拒絕這種敘事,反而讓金促成了凱西的轉(zhuǎn)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條線將《在哥倫布》與《楊之后》連接起來。
《在哥倫布》中的金代表外來的亞洲文化,凱西代表美國的本土思維,《楊之后》中楊代表的是新的種族機器人,杰克則是堅持“人類血統(tǒng)純潔”的保守派。
關(guān)于杰克的“保守”在電影中著墨不多,但在小說中反復提及。
小說里杰克非常不喜歡克隆人,這也是他為什么選擇收養(yǎng)美香,而不是克隆出一個孩子的原因,隨著劇情的推進,杰克對克隆人的態(tài)度從內(nèi)心里也有了一些變化。
《在哥倫布》中亞洲與美國之間的觀念碰撞在《楊之后》中演變成人類和機器人“種族”之間的磨合。
《楊之后》也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上做出了一定的革新,在這里,機器人可以用一種外在的視角審視著人類的生活,就像金可以用外來視角審視凱西的生活一樣。
《楊之后》更為我們確立了未來的一個新的生活樣式,這與過去的科幻電影都不太一樣。
未來世界
人與機器人的關(guān)系在科幻電影史中并不少見,科幻電影已經(jīng)嘗試了許多人與機器人的關(guān)系模式。
一般來說,對于人造人形象的設(shè)置有兩種,一種是一心一意為愛著人類作為人類的好伙伴,這樣的代表作品是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能》;
還有一種是試圖逃離人類控制的,這樣的代表作是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
表面上來看,與《楊之后》最相近的電影是《人工智能》,但從人機之間關(guān)系來看,兩者其實完全不同。
《人工智能》中,被拋棄的機器人小孩大衛(wèi)夢想就是再次回到媽媽的身邊,他渴望成為真正的人類,然后獲得母愛。
在《楊之后》中,楊渴望去了解人類對世間事物的感知,不過楊并不想成為人類,也無謂“死亡”。
影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段落,就是楊和杰克品茶的段落。
在杰克提起自己為什么會喜歡上茶的經(jīng)歷時,楊若有所思,隨后表示也想擁有屬于自己的記憶,關(guān)乎一個地方,一段時間。
電影中,楊有著許多微妙的情緒和感受,作為一個機器人,他不僅僅擁有知識,也開始對整個世界和周遭環(huán)境形成自己的觀察,只不過他不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當機器人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nèi)祟惢蛟S會很快警覺到那是一種危機。
但隨后,當杰克和楊記憶中的克隆女孩艾達一同在車上談?wù)摋畹臅r候,艾達提醒人類的傲慢:“我們總以為其他物種想要成為人,但成為人到底有什么好處呢?”
從故事的設(shè)定就可以看出,《楊之后》構(gòu)想了未來人類家庭的一種可能,那就是多種族融合的,人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說中,杰克和妻子都是白人,但電影中將杰克妻子設(shè)定為了黑人。
這樣的變化可能不僅僅是政治正確那么簡單,而是郭共達試圖讓這個家庭能涵蓋一個更大的范圍,更加具有一種代表性的意義。
開頭的魔性家庭舞說明一切
盡管《楊之后》不是那種具有華麗特效的大制作科幻電影,但其中它所展示出的各種思考都對于我們當下思索人機關(guān)系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非常值得一看。
【 時 光 投 稿 】請將個人簡歷+3篇原創(chuàng)稿件發(fā)送至:mtime9999@163.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