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從開播到現(xiàn)在,戲外的故事遠比戲劇本身精彩。
各種撕番位層出不窮,都屬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zhí)一言,互不相讓。
至于《風起洛陽》這部劇好像顯得沒有多少人在乎了。
本來馬伯庸的小說充滿了離奇莫辨,也有大場面、大場景,可是活脫脫地被他人的流量奪去了目光。
他們在網(wǎng)上演繹了不少鬧劇,也給《風起洛陽》帶來了不少熱度,只可惜都是負面,沒有一絲正面。
劇中的主演黃軒,被另外兩位襯托得像一個影帝。
不論是眼神的轉(zhuǎn)變,還是情緒的變化,黃軒都拿捏得十分到位,這并不是黃軒的演技有多么精湛,而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宋茜飾演的武思月,放下名門貴族身份,進入朝廷內(nèi)衛(wèi),為的是一展抱負。
這樣的角色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她的堅韌與決絕,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有恪盡職守全力以赴的能力。
可是在宋茜的演繹下,武思月就像一個從偶像劇中走出來的小姑娘,沒有英姿颯爽,反而多了些嬌柔做作。
看她的戲就像看一個明星在走過場,走兩步回個頭,再看鏡頭,一場戲就演完了,完全不懂為什么要回頭。
王一博飾演的百里弘毅與宋茜飾演的武思月一時瑜亮,堪稱我龍鳳雛。
百里弘毅木石之心卻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他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整個洛陽的走向,因為他已卷入了洛陽這趟渾水。
夸的方面大家說得很多了,我想談?wù)勍跻徊┭菁加心男┛梢愿倪M的地方。
他的未來應(yīng)該變得可期,而不是停滯不前,他的未來應(yīng)該打破規(guī)則,成為一個有流量、有演技的好演員。
演技是演員的立身之本。
判斷一個演員是否有這個本事,一般看他歸類于哪一個表演流派,表演分為方法派、表現(xiàn)派、體驗派。
表現(xiàn)派是在理解角色的基礎(chǔ)上,通過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突顯人物的個性。
在《風起洛陽》百里弘毅這個角色的身上可以看到王一博的進步,從《理想照耀中國》到《風起洛陽》,王一博至少做到了“理解”二字。
他在劇中的面無表情,不是所謂的沒有演技。
而是基于對角色的理解,百里弘毅似木似石,外冷內(nèi)熱,看起來不近人情。
其實他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在心扉未打開之前,他的內(nèi)心對外界是抗拒的,所以他拒絕一切情感,以免自己的木石之心給他人帶來傷害。
那么怎么來表現(xiàn)出百里弘毅的這種“拒絕”呢?
通過“冷”,以冰霜之寒迎接萬事萬物,讓他人感受到他被冰封的情緒。
既然情緒被冰封了,表情自然就沒有了,不論是劇中角色,還是觀眾都能從百里弘毅的臉上看到這種“冰”。
這個角色后期肯定會有反轉(zhuǎn)的。
因為他的夫人柳然用她的熱融化了他的冷,百里弘毅也就不必再面無表情了,更多的是幸福與快樂。
王一博的演法大抵接近表現(xiàn)派,如果后期能看到百里弘毅的變化,那這個角色就立住了,因為后期需要更多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突出人物個性。
體驗派是把自己變成角色。
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進入人物,然后表現(xiàn)出人物的情感。
在《風起洛陽》中王一博有沒有把自己變成百里弘毅呢?從他與柳然的那場盛大的婚禮中就可以看出來。
百里弘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精通術(shù)法,并為之癡迷,簡單來說,就是他是一個理工男,腦子里只有技術(shù),女人什么的都是阻撓他拔刀的障礙。
可是百里弘毅為了父親,為了家族,他還是接受這場他不同意的婚禮,在儀式上,百里弘毅面露不悅,但他強裝鎮(zhèn)定,以不動聲色應(yīng)對萬變。
所以我們看到婚禮上的百里弘毅的表情沒有什么變化。
因為這個角色在那個場景里就需要什么都沒有,因為他要隱藏自己的情緒。
他很清楚自己所擔負的已不是一個人的快樂,而是整個百里家的興衰,可再苦再難的痛苦都要藏在心底。
所以他努力壓制心底的千愁萬緒,而臉上又要風淡云輕,不讓人看出來他流露的感情,以免人設(shè)崩掉。
這就是百里弘毅的臉上沒有情緒波動的根本原因。
畢竟他的難已被他在心里給消化了,等反饋到臉上的時候,早已沒了氣力。
因為從心到臉的過程,百里弘毅早已掙扎了千百遍,所以我們除了可以看到他的冷之外,還可以看到他的累,因為他一個人承擔了太多。
百里弘毅這一點,與王一博很相似,兩個人都是外冷內(nèi)熱的典型。
外界對他們的打擾,他們需要分析,所以給人不那么平易近人的觀感,相較于表現(xiàn)派,王一博演的百里弘毅更接近于體驗派。
方法派是體驗派的延續(xù)與補充。
情感是通過自身內(nèi)在情緒而爆發(fā)出來的,不是簡單地與角色保持一致,這樣的表演更加細膩、真實、飽滿。
這一流派的影子,目前在王一博飾演的百里弘毅身上還沒有看到。
需要等到他與梁朝偉演的《無名》上映后才能知曉,因為電影和電視劇是兩種不同的體系。
王一博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從氣質(zhì)型演員轉(zhuǎn)變?yōu)楸硌菪脱輪T。
因為對于一個演員來說,觀眾更希望下一次見到的王一博是延續(xù)和補充了百里弘毅。
這就是我的春秋筆法,看出什么,咂摸出什么味,全憑自己的觀感,至于演技部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上一篇:《肥夢》的呼吸感與疏離感
責任編輯: